清明假期,缅怀故人、祭祀扫墓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说到扫墓,有关墓地的话题也就自然而来。随着市民扫墓高峰一起到来的墓地话题主要有哪些,它们又共同导致了怎样的结果?面对网友戏称的“死不起”、“死无葬身之地”等说法,我们又该如何在有限的墓地资源下,寻找更多的安葬方式?
选择去价钱便宜的周边地区购置墓地
近日有网友表示,由于北京墓地价格高,很多北京人选择了在河北三河、涿州等地的陵园买墓安葬,在距离北京50多公里的三河灵山宝塔陵园,工作人员表示七成以上的墓地都是由北京人购买。面对本市居高不下的墓地价格,去临近省份购买墓地成为一些一线城市家庭的选择。价钱一下子降了很多,而且开车去也并不觉得那么远。
转变观念,选择更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在北京,市民去世以后有多种骨灰安置方式,比如骨灰撒海、骨灰墙、骨灰深埋等生态葬,同时北京市也在多年前就推出了零百千万工程,即零消费骨灰海撒、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消费、万元骨灰安置。李红兵表示,北京市每年8万——9万具的逝者骨灰,约有三分之一是葬在了墓地,其他很多都是选择了生态葬,“下一步殡葬改革,生态节地葬是重点。”
《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分析,墓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为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价格过高,公墓需求不减。“厚葬”的传统习俗也是其突出问题。对此,网友“王庆柱”表示,“不是买不起,是不值得,对于这种封建无知,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实行海葬、树葬悼念家人。”网友“铁锅炖鱼”表达同样看法,“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世界,请把我骨灰,埋在大树下。最好在景区,九寨沟不错。”还有网友认为,要普及生态葬,火葬是最污染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