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中考.高考>正文

父母的焦虑点燃了“高考经济”的虚火

A-A+2015年5月28日中国青年报评论

  高考临近,“全城禁噪”“爱心送考”等一系列举措,将陆续在全国各地上演。然而,护航,不只是在考场,而是在考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衣服方面,家长为学生选择“战衣”钟爱红色;考点周围的宾馆的“高考房”预订也相当火爆;与考生相关的文具热销;从西洋参到复合维生素……各商家均把目光投向了高考,投向了考生。

  “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却成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手段。高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公平的竞赛场,也部分承担了实现社会分层的功能。

  作为利益相关者,学生和家长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在了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高考不仅关乎孩子的命运,也是一个家庭的大事;高考不仅是学子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同家庭之间的比拼。为了让孩子实现人生突破和阶层跨越,许多家长往往不遗余力,甚至“贷款补习”。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传统观念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情感上的,另一个是道德上的。为了孩子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父母们通常使出了浑身解数。平时尚且对孩子“格外关爱”,高考期间自然会更胜一筹,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细致入微,唯恐有疏忽和漏洞,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家长的这种成功焦虑和“父母心”,恰恰成为商家眼中的“商机”。

  买红色衣服图吉利、就近预定宾馆少走路、多准备文具以防万一、热衷用保健品为孩子“提神补脑”……看似不理性的消费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考量和心理纠葛?不论是“快人一步”的投机心理,还是“别人都如此”的从众心态,抑或“人有我无”的“囚徒困境”,多种不良社会心态的交织杂糅,让“高考经济”的虚火越烧越旺。

  以所谓的高考营养品为例,究竟有无疗效、有多大作用,历来备受争议;由虚假宣传引发的消费纠纷也屡见不鲜,家长为何还要趋之如鹜地购买?说到底,狭窄的上升通道、激烈的高考竞争,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补品上”的驱使下,“宁可信其有”占据上风,购买补品遂成浩荡之势。

  “高考经济”的背后,也有家长的爱与痛。在社会流动渠道不够多样、社会评价体系不够多元的当下,高考在价值排序中的地位难以改变。家长在成功焦虑和“父母心”的裹挟下,只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高考经济”的洪流中。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总监:莫基新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毛祖华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