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成必修课,孩子压力会否更大?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城市话题
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8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东莞校园足球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从今年9月起,足球或将成为全市中小学必修课。
对此,东莞多位教育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发展足球运动应循序渐进,校园足球应注重普及性和基础性。不少校长表示反对一窝蜂让足球进课堂。
足球或成中小学必修课
据了解,《中小学校园足球实施方案(2015—2017年)》(以下简称《方案》)已发至东莞各学校,初步确定各中小学从今年9月开始把足球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
《方案》提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市足球项目推广学校应把足球作为特色课,开展系列化单元教学,每周1节课;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每学期在常态课教学中开设足球课程,开设8至10节课;高中阶段普通学校每学期应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开设不同种类的足球课程,开设6至8节课。
《方案》还提出,到2017年,东莞要力争创建4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组建300支学校足球代表队(其中女子足球队所占比例不低于20%)。并建议市级小学、初中、高中建立校园足球联赛制度,支持和鼓励开展学校间各种形式足球比赛和交流活动。
师资场地问题易解决
推进校园足球,摆在学校面前的师资和场地难题怎么解决?
对此,《方案》也充分考虑到了,建议通过招录、兼职、转岗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吸收高等院校足球专业毕业生和退役高水平运动员到东莞中小学校教学培训。同时设置东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专项经费,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力度。
对此,曾在几所公办学校担任校长职务的一教育界人士说,“这些年来国家培养的体育人才是过剩的,虽然高水平的教练缺乏,但能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人才还是不少的,师资问题应该不大,关键是看学校有没有发展体育的意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仍是将考试摆在第一位,不少学校让体育为考试让位。”
对于场地问题,该教育界人士表示,东莞大部分校园建设得不错,设有400米跑道,其内有标准化足球场,少部分民办学校也有二分之一的足球场。
足球进课堂应谨慎
虽然师资和场地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该教育界人士仍提出,东莞应谨慎提足球进必修课,“足球进课堂应注重普及型和基础性,降低专业性和技术性,是为了健康生活和增强国民体质,而不是为了竞赛,更不能唯足球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也是不少中小学校长的观点。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办中学负责人则称,“推动足球发展应该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循序渐进。”他认为足球的确应该重视,但反对一窝蜂让足球进课堂。
“东方人和西方人体质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条件不成熟时,让足球成为必修课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其实该公办中学有自己的校园足球队并且发展得还不错,该负责人表示,有兴趣且体质经过评估的学生可以申请入队,但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学习足球则有点不太现实。
儿子在莞城一公办初中读初三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学校开过足球课,她为儿子买了足球,但儿子说学校要上课才学,“儿子根本不喜欢足球,班上好多同学也不喜欢。”张女士对记者说,孩子从小没怎么接触过足球,现在要作为一门课程肯定很不适应。不少家长对校园足球也持相同意见,认为若孩子有兴趣可参加培训,但成为必修课就压力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