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贫困山区孩子打开一扇“窗”——广西崇左桐棉边防派出所帮扶枯楠小学米康教学点纪事
17日,在广西宁明县桐棉镇枯楠小学米康教学点破旧的教室里,一名穿着边防武警制服的“外语教师”正专注地为学生们上课。这是今年春季学期开课以来,16名新入学的孩子第一次接触英语课程,“武警教师”的谆谆教导,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到外面世界的“窗”。
边远学校缺编停办,热心人士筹资开课
米康教学点是一所民办学校,位于距离宁明县城100多公里的桐棉镇枯楠村米康屯,当地聚居着苗、瑶、壮等少数民族。由于教学点地处大山深处,山路崎岖不平,交通极为不便,当地村民只能依靠外出打工和收割松油作为经济来源,群众生活水平很低。作为桐棉镇最为艰苦和偏远的学校,由于缺少必要的校舍和师资,这个教学点曾于2010年被迫停办,这让附近村屯一大批适龄学生成为了无助的辍学儿童。
过去了一年又一年,仍然没有教师愿意到如此艰苦的山区支教,许多留守儿童由于没有条件到镇上的学校就读,只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但他们读书求学的愿望却愈加强烈。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们的不幸遭遇,深深刺痛了许多村民的心,2012年,桐棉镇那梨村村民郑通等3名热心人士自发筹资恢复了米康教学点,将附近村屯的110名辍学儿童召回了学校,并开设了小学1到6年级的课程。虽然学校场地依然很有限,教室还是很简陋,教具仍旧很粗糙,但艰苦的条件抑制不住孩子们的求学渴望,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老师们传授每一个知识点,连续3个学期从未有一名学生迟到或者早退,这让老师们很是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们重建教学点的信念。
警民坚持义务授课,积极创建爱民教学点
米康教学点的重新开办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送来了米、面、柴、油、盐、萝卜干等日用生活品,但除了县教育局给予的少量补助外,老师们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义务授课之余还要干农活补贴家用,生活贫苦而艰辛。
2013年8月,崇左边防支队桐棉边防派出所民警在走访米康教学点时,被这所外界几乎遗忘了的边境学校深深触动了:拥挤狭窄的教室、破烂不堪的课桌、每天分开啃两遍的米团、短得只能勉强捏着写字的铅笔、没有文体教具的体育课、没有课外书的图书室,还有100多名每天赤脚来回走两个小时山路上学的孩子们……
民警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官兵一致决定:竭尽所能为教学点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在全面了解教学点的实际困难后,这个所主动协调辖区桐棉中心小学、那楠乡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为米康教学点捐献了一批书桌、床架、教具和课本,暂时缓解了米康教学点教学用品和生活物资短缺的困难。
同时,考虑到学校里缺少英语教师,这个所党支部通过集体商议,决定挂牌成立桐棉边防派出所爱民固边教学点,不仅定期组织民警为学生们上法制和爱国教育课,还推选所里英语水平较高的两名大学生民警轮流担任英语教师,每周安排一天以上的时间为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
“武警老师上课啦!”能够接触一门全新的课程,这让从未接受过英语教育的孩子们欣喜不已,每次的英语课都是孩子们的“happy time(欢乐时光)”。
发动各界联合帮扶,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所党支部深知,只有发动各方力量才能让教学点的建设得到发展。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官兵们积极向驻地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汇报帮扶工作情况,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到助学工作中来。
通过多方联系,2014年12月,这个所官兵邀请广西电视台来到米康教学点,成功拍摄一期名为《边境线上的爱民固边教学点》的专题片。专题片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5年1月1日元旦,共青团宁明县委组织20名大学生志愿者来了,他们不仅给孩子们送上了桌椅和文具,还与一批困难学生签订了帮扶协议。大学生们表示:将发动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
2月18日除夕,这个所官兵与宁明县公安局拥政爱民工作组来了,在送上大批生活物资的同时,民警们还带来了刚刚办好的8本户口簿,让教学点仅有的8名黑户学生及时解决了户口问题。
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这个支队宁明边防大队“学雷锋小分队”来了,不仅带来了师生们急需的课本资料,还带来了电视、影碟机、教学光盘等“新奇玩意”。“三年级的同学这节课看光碟,下节课轮到五年级的同学看了……”涵盖小学所有课程的教学光盘,迅速成为师生们爱不释手的教学“神器”。
帮扶在延续,爱心在蔓延。今年春季学期刚刚开课,这个所官兵和米康教学点的老师们已经商议好了新学年的帮扶举措:想方设法加大硬件建设投入、继续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爱心行动……边防官兵们相信,随着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帮扶行动中来,大山里的孩子们将迎来灿烂的明天!(石佰华 周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