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名人堂>正文

校长刘益春:教育公平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

A-A+2015年3月4日新华网评论

  原标题:专访东北师大校长刘益春:教育公平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

  新华教育3月3日消息(王琦 商亮 夏添)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一直以来都向社会输送着高层次的教育人才,而当年教育部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校长”举措,无疑让这所建校于1946年的高校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开始猜测,究竟是谁可以有能力,击败海内外众多优秀人才最终当选?

  2012年4月19日,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英宣布了教育部党组、教育部有关任免决定:任命刘益春同志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从此,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的掌舵人,刘益春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2015年3月3日,刘益春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间,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他,感受他的教育理念,三年过去了,这位“首位”竞聘成功的校长,对高校、对教育又有了怎样更深的体悟,他的“筑梦”之旅,如今又行进到了哪里?

  谈《教育规划纲要》

  ——“公平”和“变革”是关键词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在教育领域的一揽子措施解决了部分的顽疾,也让人们从中看到教育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对于这一点,教育界的代表委员自然有更切身的体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对教育进行了很好的规划和设计,取得了很重要的实质性进展。我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公平,另一个是教育变革。要说主题词的话,就是公平和变革。”

  “公平”和“变革”——刘益春选择了这两个词来给自己的关注重点作出注解,的确,这也是网民关切的焦点问题——“教育改革有千头万绪,但是,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根的东西,可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我的体会,大部分的教育是‘结果 ’的教育。”刘益春进一步解释说:“‘结果 ’的教育所用的方法,大部分是演绎的方法。这个演绎是指从一般到特殊。我认为凡是知识,应该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学生参与总结,这样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归纳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根本上会培养他们的思想方法,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

  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师范学校培养教师,责无旁贷

  2015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第五年,也是下一个五年的开始。作为大学校长,刘益春对于《规划纲要》自然有更多的期待——“希望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使改革模式适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刘益春校长深感肩上责任之重——“今天的教育都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 明天’和‘ 未来’。我们的教育好,我们才有很好的未来、很好的明天。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地方,而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才。我们培养了教师,教师来教学生,学生又在学习中相互影响。在这个链条中,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谈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因材施教 分类培养

  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大高校都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作为东北师范大学的掌门人,刘益春也有自己的见解——“因材施教就要求我们确实得根据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施教,不承认人之间的差别是不对的,不承认人有特长也是不对的。关键是,当出现了个体差别,我们怎么实施分类培养。”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刘益春解释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寻找兴趣的过程中怎样保护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兴趣不断发扬光大,这就是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应试条件下如果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可能就把学生的兴趣抹煞掉了。”

  在访谈中,刘益春用钱钟书的故事做比——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但这位大学者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时候,却在数学试卷上吃了大亏——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按照他所报考的清华大学当时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却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也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刘益春不禁感慨:“如果钱钟书在现有条件下报考,不知道他能不能被学校录取……有些人就是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参加各种大赛获得了好的成绩。我倒是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够进入到学校,不断地张扬他的个性,使得各行各业都能产生优秀人才。”

  谈“减负”:知识多不代表能力强

  ——重学生能力培养、人格培育、全面发展

  “减负”问题一直颇受关注,2014年7月31日,教育部曾对全国十个省份的不规范办学行为及存在问题的学校名单进行曝光。但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基础教育阶段“减负”依旧不易,很多家长都在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有的时候,这种需求都会左右学校。刘益春虽然身为大学校长,但也关注着这种现象。他从自己的角度解读了这种现象——“这是理念的问题,知识是基础,知识也是能力的基础,但并不是知识越多能力就越强。社会应对学生减负形成一种共识——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健全人格、人的全面发展。”

  “减负不一定是减能力,学得少不一定能力差。我觉得应该是学得合适、能力很强,这应该是培养人的目的。”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更好的改变,刘益春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就是兴趣、张扬个性、探究式、讨论式——这些都可以成为基础教育改革里好的做法。”

  谈教育公平

  ——软件“公平”更重要 教师水平公平对教育意义大

  教育公平的话题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教育公平”,刘益春这样理解——“相较于某些程度上更容易实现的“硬件”的公平,背后最重要的公平是教师的公平,是教师水平的公平。一个学校,尽管硬件条件不好,但老师素质都很高,他教的学生照样素质很高。硬件条件很好,老师不行,教的也不行。”

  “我觉得教育公平还是全民意识的问题,现在国家在教育领域各个地区的投入也很大了,核心的东西就是教师队伍建设,这几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当然,要真正能够实现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还是最关键的因素。”

  ·后记

  2015年,乙未年,羊年——在这个初春的晚上,在新华网两会访谈间里,我们聆听着刘益春的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被一位大学校长的情怀和见解折服着。

  自从2012年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就开始了“筑梦”——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校长,他践行着筑梦、追梦和圆梦的时代呼唤,为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追梦人”他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着。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总监:莫基新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毛祖华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