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2月12日电(记者涂洪长)见到年近六旬的福建省长汀第一中学校长王天飞时,他正在为学校110周年校庆的事情忙得团团转,其中包括最难的募集善款。他说:“学校是真缺钱,单是学生宿舍改建就差400多万元,不过,为了孩子们,我已习惯四处求人和‘化缘’了”。
当了两所中学、超过10年时间的校长,教育投入不足始终是困扰王校长的一大“心病”:在最困难的2006年,学校因为基建投入等负债沉重,几乎是“借钱度日”,为化解财务危机,14位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甚至以个人名义为学校贷款100多万元。
王天飞所在的长汀一中,从清康熙创办的龙山书院算起,迄今300多年文脉不断,1904年改办新学,称汀郡中学堂,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新学之一。300多年不曾改址的校园内至今仍是老槐苍苍,古建新楼交相辉映。
王天飞说,长汀县地处闽西革命老区,财政盘子小,因此举债办学成为常态,一中已是县里唯一的省一级达标校,但办学条件和沿海仍有很大差距,文体活动场所受限、一些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室长期无法建设;比之沿海,老师的“清贫”也越发凸显,造成这些年学校优秀师资大量流失、重点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不愿意来。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王天飞说,现在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网络的一代,山区中学还要面对留守的一代,“三代”叠加的新情况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校长,自己希望高中学生在“成才”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鲜活的“人”。
王天飞说,尽管高中学业紧张,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不惜花钱,打造各种活动平台,每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活动,还辟出专门活动区域,腾出校舍,支持学生自主创办文学社、书画社、动漫社、武术社、魔术社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唱主角、唱大戏,激发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热情,营造“中学里的大学生活氛围”。
王天飞介绍,为了推进教学相长,学校一直推崇“推门听课”和“民主办学”,无论校内校外教师听课,事先不需要打招呼;课堂评价充分吸收学生意见,学校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直接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倒逼”的方式,迫使教师不能搞“满堂灌”,不能搞“一言堂”,尽力告别“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
长汀历史文化悠久,建州立府的历史已越千年,是著名的“客家首府”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土地革命时期,更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王天飞说,传统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理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展“红旗·红军·红土地”的“三红”教育,开发“三红”教育校本课程和举办业余党校,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爱乡精神和“吃苦”作风,从1995年至今,共培养学生党员243人,学校始终保持淳朴向上、艰苦奋斗的校风。
采访临近结束时,有着30多年教龄的王天飞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三个愿望:一是山区教育投入能够增加,学校办学不再捉襟见肘;二是经济发展不同地区的教育均衡能够进一步提升,促使“寒门”能够“出贵子”;三是希望中学教育在帮助孩子们“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还能提供更为理想的育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