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艺术访谈—走进著名书法家徐支礼

A-A+2015年4月24日桂龙网评论

  书法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瑰宝。“文如其人,字如其性。”这是古人留下的经典古训,一个没有特质和独立思考的人是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来的。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具有观赏性的书法作品,而是缺乏能感动人的作品。著名书法家徐支礼就是把自己的作品融于生活、以他别具一格的书法和生命感悟,将在这点上给予当代艺术更多的启示。

  徐支礼,号:冰川,沙漠放翁,一代书法大师,居住新疆若羌县,在祖国颂爱国杯国际碑林书画大赛中获金奖,第十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中获金奖等多次获奖,四次在国内参加展览,一次在北美参展。在两家报纸发表过作品。入选《人民美术》杂志。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专刊介绍本人书法。被中国邮政收录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五周年”主题邮册。入选《文化中国行▪走进大家》《当代艺坛领军六大家》《一代书画大师》等多部画册,参加日本若羌文化交流。被人民网、央视网、凤凰网、中国书法家网、中国书法网等20多家媒体报道。爱好文学,发表过小小说。现为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等职务。

  记者:徐老师,您好,众所周知您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研究书法几十年,在书法方面已经是辉煌卓著、成就斐然,能否介绍一下是怎么与书法结缘的呢?

  徐支礼:我和书法结缘相识,应该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县里街道两边墙上印有毛泽东诗词书法。我当时一下子就被毛泽东书法所征服,头脑高度兴奋,每次看到毛泽东书法,都心潮澎湃,激动万分,热血沸腾。每看到一幅毛泽东书法,我都足足看十多分钟。用心把毛泽东书法中每个字的大小,旋转笔顺都记在脑海里,一遍一遍的记。那时生活艰苦,没有钱买纸,只有在用完的作业本背面用钢笔练毛泽东书法,一直把本子写完再扔掉。我生活在农村,既没有看见过书法帖子,又没有看见过什么书法集,只能学习毛泽东书法。毛泽东书法也是只能看见有限极少数书法。但从此我算是和书法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记者:徐老师,您是怎样向传统学习的?给您的书法风格做了怎样的定位?

  徐支礼:我学习传统书法主要是读帖,意临。我会经常把张旭、怀素、傅山、颜真卿、王铎、米蒂、张弻等人的书法拿出来,长时间的认真观看,细细揣摩,静静地品味。沉浸在他们的书法生命里。从他们的章法、笔法、墨法、点画深入研究。往往使我心灵震撼,我仿佛看到他们当年创作书法时激情四射的状态,这些书法永远展现着不朽的生命。我把这些书法家经常作比较,找出他们每个人最基本的个性,如张旭书法,像长江黄河,汹涌澎湃,有一泻千里之势。如怀素书法,像古战场,金戈铁马,枪刀剑戟,寒光逼人。再如傅山书法,汪洋恣肆,古朴率真,洒脱奔放。他们的书法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就是这样和前人对话,交流,共鸣。我的书法是在这些标榜千古的大书法家的滋润下发展成熟起来的,我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到了书法的今天和未来。离开前人,书法就会迷失方向。至于我自己的书法风格,我认为是近几年才形成的。青年时期学习毛泽东书法,中年以后学习张旭、怀素、傅山等书法。但这时期我学习传统书法,写传统书法,缺乏创新。前些年,我不知道网上有书法,近几年我才找到了很多书画网站。我一个一个网站看,每个网站一个一个书画家看,每天只少看五六个小时,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日本的,大书法家,普通书法家都看,尽管我不会画画,但是绘画也看,视野开阔了我认真审视自己的书法,感到缺乏时代气息,没有个人风格,我就在如何确立自己的书法风格,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参照各家各派以及时代的特点,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精神,气质,审美观等来确立自己的风格和发展方向。我以传统为基础,把美术大写意的笔法和大自然的本色融进书法。追求大气豪放,浑圆苍茫,古朴圆润,墨色灿烂的书风。但要达到这一境界我还需要从更多方面进行研究,学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回顾昨天,瞻望明天。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给历史留下自己的痕迹和色彩。

  记者:按照您的学术背景分析,您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对书法创作有影响么?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请谈谈您的学艺感悟?

  徐支礼: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对书法的创作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欠缺的人,写出的书法,使人一览无余,看完之后,不能给读者留下可联想的东西,回味的地方。修养和学识高深的人,写出的东西会截然相反,读完之后,有春风拂面,沐浴在春色之中,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浓浓的清香,会让人心灵感动,欣赏到书法之美,联想到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音乐之美,舞蹈之美。有回味无限的感觉。关于艺术感悟,我想谈两点:1、书法要两手都要抓紧,一手抓住传统,一手抓住今天和未来,这就叫继往开来。离开传统,只能是胡涂乱抹,背离书道,表面上高举创新大旗,这只能是招摇过市,虽说很勾人眼球,只能短命而已。完全死守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会缺少时代气息。各个时代的书法家,他们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书法,留下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审美情趣,像1串串珍珠,闪耀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上。那么,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情感和过去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写出这个时代新风尚的作品。坚持传统,大胆创新,才能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风貌,艺术风尚,时代特质,对书法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否者,什么都没有,那是会愧对历史的。2、书法必须用感情来写,用生命来写,才能创作出散发着光芒的感人的触动人内心搏动的精品来。我是写自己的书法,写自己的个性,写自己的情感,写自己的人生。那种赶时尚,追风技术至上,刻意搞新、奇、怪,讲形式,讲安排,只能是昙花一现。

  记者:国内许多的书法家,他们都讲到书法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在您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书法底蕴、又有自己的创作观点、当代的艺术风气,您是怎么做到两者之间的融合?

  徐支礼:确实这个问题被众多书法家所重视,继续传统是每个书法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你如果不学习汲取传统精华,就等于一个人走到断崖前,再往前走,那是不可逾越的。继承传统也不是守住传统,原地踏步。而是在这个基础上,看看今天这个时代的大背景,文化的特点,社会的精神面貌,人们的精神情感,创作出这个时代最基本特征的作品,印上这个时代的烙印,体现出当代的价值观,文化观,这才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至于我的书法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当今的东西。这个问题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一个人书法写的再好,没有创新,那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就没有任何贡献。也不能感动别人,因为,他的书法和今天人们的思想意识是有距离的。我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我自己的性格、精神、气质、爱好、情感、人生观、文化观、自然观等,来写属于自己空间世界的书法,来表达我对万事万物的独特感受。我把国画中大写意的笔墨元素和大自然的景观融进我的书法,体现着我个人的情怀,展示着时代的风采。

  记者:当下书法创作心态较为浮躁,书家过于用意,有时作品成了刻意呈现技术的自我陶醉,您认为如何才能提升作品的境界?您认为当代书法的诗意精神应具有那些品格?

  徐支礼:目前,书法界确确实实非常浮躁,精品不多,次品不少,展览不少,大同小异,书法家不少,真正有水平的不多。似乎有人人都是书法家的趋势。为什么会如此局面,就是金钱、利益、铜臭气在作怪。艺术一旦和这些东西捆绑在一起,就会颠覆艺术,就会在繁荣的外表下隐藏着空虚。有的人写书法过度用意,刻意表现技术,讲形式,讲安排,讲设计。我是基本上反对这样做的,他们的心态,可能是想创新,写出和古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认为这样就是时代的新风尚,就可以吸引别人的目光,就能红一阵子,这类作品就目前而言还很有市场。所以,沿着这条路走的人还不少。书法作品如果过分讲究技术层面的东西,作品中的情感就会缺失。因此,这类书法很难成为精品、极品,更不要说流传后世了,只能在当前闪闪而已。纵观历史,哪个大书法家是靠技巧照耀千古的,一个没有。如何提升作品境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览群书,提高思想境界,充实文化修养,多走走,多看看,增加实践阅历,丰富人生经验,认真读一些专业书法评论家的理论文章。多看看古今中外大书法家的作品,各流派的也要看,这就叫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久而久之,就会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境界。关于书法中的诗意精神,这类作品就是经典了,一幅好的书法,要作到有诗意,应该具有书法美,音乐美,舞蹈美,自然美,绘画美,诗歌美。有了这几方面的因素,就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

  记者:经过了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融合,中外的交流,现在的艺术更加的丰富多彩,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您是怎样看待艺术的多样化的?您认为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当下的环境如何。

  徐支礼:关于艺术的多样化,这是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融合的必须产物。是一件好事,艺术不能光要阳春白雪,不能只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而应该为所有人去分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他判定的艺术标准也不一样,欣赏的风格也不一样,有喜欢传统的,有喜欢现代的,有喜欢秀气的,有喜欢古朴的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多样化,不但能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同时对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一个推动的作用。真理总是在比较中彰显出来,为人们所共识。因此,我为艺术的多样化举起双手,高唱赞歌。对当下的艺术环境,有的人很乐观,有的人很悲观,我则是既不太乐观、又不太悲观。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目前艺术界很火热,比如大赛呀、大展呀一个接一个,表面看艺术很繁荣,实际水平效果不一定怎么样。这和利益有关系,只要和金钱挂钩,一切都乱了。都不会有最好的结果。但是,自由市场这个推手,又必然会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看问题,不能一看到好,就把它捧上天,一看到问题就把它压到地上。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好的方面,也要看到负的方面。好的方面,能使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接触到了艺术,对他们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的普及教育,平民百姓也多了一些机会提高自己对艺术的认识水平,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了艺术的大军。搞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了,对陶冶整个民族的灵魂会起到正能量,对广大人民群众也是一种真善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弊端,把艺术界从某种程度上搞乱了。对于艺术基础较差的人使他们会辨不清方向,弄不清哪些是好作品,哪些是较差的作品,甚至会优劣颠倒,造成很多人迷茫。总之,我个人认为,利还是大于弊,益还是大于害。那么,我们每个艺术工作者,只能面对现实,既不叹息又不回避,只能正面引导,化弊为利,化害为益,推动艺术不断的向着健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 今天的对话让我在您这学到了很多。也希望您能为我们创作出更多经典的作品,让我们领略书法的魅力所在。谢谢徐老师!

  徐支礼:谢谢!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总监:莫基新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毛祖华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