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国黄金报》全文刊登了齐鲁商品交易中心总裁李珩迪的文章《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全文如下:
在刚刚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给予了高度重视。报告多次提及互联网金融,并强调互联网金融应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2014年工作回顾”部分,报告强调,“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报告将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并列提及,将互联网金融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在“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部分,报告指出,要“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在“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部分,报告用大篇幅阐述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强调金融改革的目的在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为激发实体经济活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政府层面已反复强调并推出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是,这些举措收效甚微。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是投入大、收益低的“差事”,因为资本逐利的本性,资金无可避免地会流向高杠杆的房地产及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有着独特的优势,未来有望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互联网金融并不会自动流向实体经济。这就需要政府出台鼓励及优惠政策,扶持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线上融资业务,就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例子。实际上,服务实体经济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的应有之义。可以说,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走在实践产业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的道路上。由于交易平台的自身特点和性质,线上融资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小微企业。传统的银行贷款存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难题,贷款往往审批难、流程久。通过交易平台线上融资,一方面,贷款手续可以得到大大简化;另一方面,通过交易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处理,对中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将得到解决,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会提高。这就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报告中还要求完善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发展中面临体制性的障碍。政府在出台监管政策时,有必要创新行业监管思路,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监管要顺应市场发展,在做到有效风险监管的同时,应该支持风险可控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推动金融深化改革发展。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发展中,需要加强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切实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