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教育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微E贷 LendIt峰会上 P2P网贷大佬们说了啥

A-A+2015年4月20日桂龙网评论

  纽约时间4月15日18:00(北京时间4月16日6:00),全球互联网金融界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第三届LendIt2015全球P2P峰会在美国纽约落下帷幕。LendIt峰会是全球网贷行业的顶级会议,汇聚了全球网贷行业的先驱者和投资者。此次峰会中国赴会人数超过130人,较之去年的31人成数倍增长。

  据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P2P网贷总体量已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2P市场,仅网贷成交量就突破3000亿人民币。中国P2P网贷越来受到全球关注,本次峰会为中国平台设立专场,全球P2P行业人士共同探讨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那么,在本次峰会上,受邀出席的中国P2P网贷大佬们都说了些什么?对于我国网贷行业将会带来什么冲击?网贷互联整合各方报道将观点呈现:

  麦子金服黄大容:移动金融,近在咫尺

  麦子金服董事长兼CEO黄大容作为国内创新金融模式的代表,在会上发表了“移动金融,近在咫尺”的主题演讲。

  黄大容在分享中介绍,相较于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支撑、用户体验、交易成本降低等优势,移动金融的服务内涵更为丰富:重力感应、二维码识别、手机定位等移动新技术将融入金融业务;手机购物、NFC手机支付、O2O交易等新型服务也会不断涌现。因此,黄大容坚信移动互联网将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组织模式、成本模式和利润模式。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势必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助推器引发新一轮技术革新。

  玖富姜震宇:移动金融,创新互联

  玖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2013年战略转型移动金融。玖富CFO首席财务官姜震宇在演讲中从审批速度、平台成本、粉丝效应等各个维度分析了移动金融的独特魅力,“移动金融正在改变着互联网金融,同时也在重新定义互联网金融。“姜震宇先生如是说。

  陆金所计葵生:中美P2P网贷市场存在差异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在会上表示,中美P2P市场有所不同。从投资端看,美国P2P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中国P2P的资金主要来自个人。而且,美国的财富是主要是集中在40岁、50岁的人手中,中国30多岁的人群更具投资潜力,并且很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的模式。“美国人们做的是再融资,寻找的是新的融资渠道;中国的陆金所等在做的P2P,是帮助那些无法从银行融资的人获得借款。”

  宜信唐宁:中国P2P发展机会大

  宜信CEO唐宁在会上表示,受困于信用环境和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国内P2P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非常大,发展机会也相对可观。除了庞大的内需,中国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高科技IT技术方面的领先水平,也是锻造全球最大P2P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信而富王征宇:国内金融行为数据覆盖率低、风控难

  信而富CEO王征宇则分析到,中国P2P行业,由于国内金融行为数据覆盖率低,风控难度大,平台需要对一个没有金融信用行为历史数据的人进行风控判断,从而导致风险定价困难,不同信用等级的人承担相似的利率,缺少精细化和差异化。数据显示,美国金融行为覆盖率超80%,而中国则不到20%。

  点融网苏海德:中国最成功的P2P公司将是基础设施型公司

  点融网苏海德认为:“中国P2P未来最成功的公司都将是基础设施型公司,而不是服务型公司”。与美国相比,中国P2P的发展缺乏良好基础设施,所以需要平台建立起收集数据等一系列金融周边服务系统。他指出,中国6亿多互联网用户中,很多都是初次接触网贷投资、移动支付及担保等互联网金融领域。而P2P平台在给投资人做相应理念宣传及教育的同时,不应该只卖产品,而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在这场聚焦全球网贷行业人士视线的盛宴中,各方对P2P网贷行业前景报以乐观态度。长线发展表现愈发亮眼的纯P2P网贷平台--微E贷运营总监也关注了本次峰会,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国内的P2P网贷行业还在摸索、试探、不断修正阶段,其发展模式与西方也存在很大差别,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但更需要切合我国国情和国内投资观念,从投资人和融资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行业模式,这样,才能真正为网贷行业带来正面推动力。“

  微E贷作为全国领先的纯P2P网贷平台,致力于为借贷双方提供安全、周到的金融信息服务,为个人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公开、透明、快捷的贷款融资服务,为投资人提供财富增值的渠道。

  目前已有众多投资人加入微E贷平台进行理财,一分钟注册,50元起即可投资,1月标到12月标等多种梯度投资期限可供选择,年化收益率稳定,让你理财快捷、高效、安全。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总监:莫基新

运营总监:韦 锋

新闻总监:毛祖华

美术总监:陈 煜

新闻热线:18277195168

投稿邮箱:gxguilong@sina.cn

监督邮箱:1582012345@qq.com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免责声明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