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重点院校湖南大学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一事,将“高校转学”这一讳莫如深的话题推至聚光灯下。
尽管这是近年来高校违规转学首个被曝光的案例,然而,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高校转学“暗箱操作”的腐败由来已久,违规办理的事件并不少见。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流程,信息往往仅封锁在个别经手人和当事人的环节。“其实,湖南大学被曝光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太大,涉及人员太多。”一位高校管理者说。
大多数人认为,一名高校学生转学,需要经过医生、学校和教育部门等多重审核。那么,在实际过程中转学的门槛到底有多高呢?
医生环节:几乎所有理由都是患病
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于大学生转学有明确规定:一是转学对象必须是因患病或特殊困难,无法在所在校完成学业的;二是必须在同批次的学校之间或高的向低的批次转;三是必须经过转出校、转入校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突破这些“门槛”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严格的规定并不能阻挡那些有转学冲动的学生和家长。
据调查,有的省区确实在转学上有“例外”,主要是针对父母有重大贡献的子女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如奥运金牌获得者。不过,这也属于不成文的内部照顾性规定。
有业内人士透露,转学的理由根本不重要,只要申请转学的学校同意接收,学生可以从二本转到一本,也可以从三本转到一本。现在还有专门给人办理转学的中介人,一般都是教育局的职员,用自己的人情跟权力换点钱花,找他们就像去做个业务一样。
广东某地级市二本院校的一名2013级学生,在选择了经济类专业就读一学期后,挂了4科数学类科目,几乎到了要降级的地步,学生和家长都有了转学的念头。
这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强于文科,先是想转这个学校的其它文科专业,但在学校已经到了预警留级的地步,孩子面子上挂不住,死活都不愿意继续待在这个学校了。“我打听过了,从这里的二本转到广州的三本院校是可以操作的,有关系就行。”
事实上,学生转学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除专业外,还有想回家乡的,想去一线城市的,想跟男女朋友在一块的,或单纯对就读学校不满意等。然而,这些学生在申请转学时,所有理由却都变成了一个原因:患病。
记者登录百度贴吧,发现一些转学成功的学生在网上分享经验,数万人跟帖,咨询“取经”。其中最常问及的问题便是,什么原因转学可以被通过?回答是:捏造病历。这些“病”包括皮肤病、抑郁症、色弱、色盲、血晕等,甚至还有水土严重不服。
而病历造假被认为是违规转学中最容易操作的一环。有学生告诉记者,“有相熟的医生固然好,即使不认识也没关系,装装可怜,磨磨嘴皮子,必要时塞个红包,给几条烟,也是可以办成事的。”
学校环节:“内部执行”导致权力寻租
本该向社会公布的每年转学学生人数,实际上却基本无人知晓,都是“内部执行”。记者在广东、上海、湖北等地采访,教育部门均没有给出相关数据。一些高校相关负责人都说,每年转学的人数是很少的,都是个案。然而,有知情人透露,转学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确实不高,但绝对数并不少。
不仅这些数字不对外公布,连转学学生的信息也相当保密,参与操作的领导老师都一再交代当事学生“不可对外说”。有业内人士说,这类事情在湖南等地早就暗流涌动,如果不是这次湖南大学这么大规模的操作,而是零星分批实施,或许仍不会被外界发现。
这里面确实存在“不可见光”的情况。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对于没有关系的学生来说,校内转专业都千难万难;而对于那些背景深厚的学生,则可以无视各种规则,‘挑选’好学校、好专业。显然是践踏教育公平。”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民钢曾经长期负责学校的招生、教务处工作,他表示,学生转学需要层层审批的,特别是跨省的转学需要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还要有接收高校同意,绝非学校可以单独操作。
一些专家分析,高校低批次向高批次“逆势而行”的违规转学之所以能行得通,首先需要转入校与转出校之间达成“互相给面子”的默契。据透露,有一种业内“潜规则”,就是转入校和转出校“通气”后先把学生转过来,后续程序再慢慢走,类似于中学的“借读”或“挂读”。走得通则毕业后拿转入校文凭,走不通再退回去。
广东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说,自从高考阳光招生以来,教育公平得到越来越好地落实,而转学却给一些“权贵”留了空子。从湖南大学转学事件披露的情况看,这些转学的孩子都是有背景的。
“要搞定转学一事,需要打通的环节不只学校一家,从我对当前教育市场的判断,至少需要十万八万。”一名曾在重庆某高校办过转学的学生说,学校有关人员直接开口说办转学要收8万元。
教育部门环节:制度设计有漏洞,应推动公开化
按规定,大学转学涉及学籍管理,有学籍变更的情况不仅要经过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籍信息还要在教育部网站进行更改。但作为大学转学的最后一关——— 教育行政部门的核准备案,却往往轻易失守。
专家认为,转学在制度设计上仍然存在漏洞。所谓的转学理由——— 患病和有特殊困难太过模糊,给了很多人为运作的空间。刘民钢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出台操作细则。
此外,专家提出,应在分析各地转学需求常态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转学比例和绝对数,控制转学地区流动和批次流动,防止相关人员沦为被攻关的对象。
专家还提出,应推动建立公开公示制度。所有地区每年高校转学的情况要向全社会公示,包括人数、学生姓名、高考分数、专业、转学原因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实行网上申请和审批制度,最大程度堵住暗箱操作的漏洞。
“学生转学不能成为特权者的专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现在的问题是有转学需要的学生无法转学,而有权有势者则可以违规利用转学这一政策通道暗箱操作。目前转学操作的问题,主要是行政主导,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应该明确转学的程序、标准,并有考核和信息公开。从长远看,我国要对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革,切实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