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月3日讯(通讯员 陈卫萍 记者 於苏云 薛马义)“支教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我是认真的。我希望能给大山的孩子一个求学梦。”二十岁的花样女孩,本该在城市里找个体面、规律的工作。当她却用这样简单的话,打动了面试官。在毕业前夕,利用学校给予自己的实习期,踏上了去四川凉山山区支教之路。她就是来自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艺术系旅游管理专业的朱小燕同学。
面试时,她浑身湿漉漉,以为自己没戏了
朱小燕,二十岁,长发飘飘,笑容甜美清新。老师眼中,朱小燕刻苦自强、学业优异。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她,曾因出色的表现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评“院优秀学生干部”。课余时间,朱小燕活跃在系艺术团和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她喜欢跳舞、乐于助人、喜欢旅游,开朗又真诚。这样的性子注定她今后会走一条不平常的道路。
2014年6月,距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学校开始布置校外实习,朱小燕的同学们纷纷忙碌于寻找未来理想的工作单位,而朱小燕却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我要去支教,去贫困艰难的地方!这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
很快地,朱小燕联系上了网上支教联盟组织。随后,通过各种条件筛选,她终于可以前往上海松江进行支教面试了。朱小燕回忆说:“去面试的那天,苏州是烟雨朦胧,而上海却是滂沱大雨。”站到面试官面前的时候,朱小燕浑身都是湿漉漉的。朱小燕形容自己“狼狈至极”,她说:“我以为我没戏了的。”
面试官神情严肃地问她:“支教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确定你能接受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吗?”朱小燕顿时觉得自己转机来了,她非常坚定地告诉面试官:“支教的想法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我是认真的。我希望能给大山的孩子一个求学梦。”
随后,她说了一些她在大学中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历,还踌躇满志地分享了一些自己去支教的规划。最后,面试官终于被她的她的执着所打动。于是,朱小燕踏上了支教之路。
2014年8月23日,朱小燕启程前往四川省凉山州申果庄瓦里觉乡中心小学。从家里出发,到南京,再转火车到达成都,因交通原因一度在成都滞留,接着继续颠簸。8月28日晚上,朱小燕到达四川普雄,然后再转车到达凉山越西县。没想到,当晚因为大雨,桥竟然塌了!没办法,朱小燕只能一边走一边问,在当地人指点下,只能摸黑去走原始摇摆大桥。朱小燕说:“扶手是铁链、桥身是简易的木板,走在上面吱呀吱呀直摇晃。”当时,她还要背着、提着笨重的行李。“说一点都不怕,那是假的,我感觉脚都在发抖。”
“8月30日,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朱小燕说。因为历经一个多星期的艰难跋涉,终于在傍晚时分,她见到了瓦里觉中心校!平安到达,朱小燕就想要给家人报平安。可是,这偏僻的大山哪里来的信号呢?于是,为了找信号,一群人站在厕所旁边的石堆上,高举着手机左晃右动,“表情还有点像深情地眺望着远山”。
没水、没电、没信号。寒冬洗头却只有凉水
其实,在来学校之前,朱小燕已经听说了这里条件困难,心理也早有准备,但是没想到,真正站到了这片土地上才知道,“这里的条件还是远远不及想象中的好。”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的学校,学校生活环境很艰苦,没有自来水、还没有电!老师们要轮流烧饭、挑水。这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无法想象的。
朱小燕说:“作为年轻的女老师,仪表当然是要注意的,而干净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就是这样的基本要求在这里也是得不到满足的。这里打不到水,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挑到水!好不容易有了水,朱小燕总算洗上了头。 洗头的水太凉了,洗完就感冒了。上完课回来,朱小燕就站不住了,接着就是发烧。然而,来支教了,总不能太矫情了,烧稍微退了,朱小燕又起来上课了。
“除了好好地教他们,我还想为他们多做点。”
10月底,班上很多孩子请假,因为要干农活,甚至还有两个孩子干脆提出辍学不读了。朱小燕终于明白,为什么整个六年级只有18个孩子!因为很多孩子在彝族年之后就要外出打工,生存的压力赤裸裸摆在面前。那么,除了好好地教他们,还能为他们多做些什么呢?
第二天,朱小燕带上已经习惯关机的手机,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爬了山,还摔了几次跤,“我要把这儿的一切首先告诉自己的母校”。接着,这里的情况很快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艺术系党总支叶文红书记、团总支田婷书记知道了,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募捐活动开始了,有衣物有善款。光邮寄费就花了2000多元,相信今年的冬天孩子们有足够的棉衣来抵御寒冬了。为了帮助这些面临失学的孩子,叶书记决定还要想办法每年资助5位学生的学杂费,让这些孩子顺利完成小学教育。
采访中,朱小燕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现在在那儿很快乐。”因为,不仅给孩子们上课,课余还教他们唱歌跳舞,告诉他们大山外的许多事情,她还会做好吃的给孩子们,而孩子们则会带她一起去爬山、去挖园根(一种当地水果)、一起去逛高速公路,一起去看猪狂奔,一起去骑光溜溜的没有马鞍的大马。朱小燕说,夜晚的星空非常漂亮,每一眼,都可以当作电脑桌面壁纸,当然每一眼,也都可以用来遐想、思考、沉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