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3月17日电(记者刘晓莉、黄浩铭)每个周六,是来宾市忻城县北更乡塘太村“儿童家园”园长蓝绍会最忙碌的一天,因为这天前来玩耍的孩子最多。这个“儿童家园”一成立,便成为村里留守儿童放学后和周末最喜欢去的地方,蓝绍会成为40多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在广西的一些农村和社区,长期以来儿童普遍缺乏合适的活动场所和有效的关爱和指导,“儿童家园”的出现使不少儿童有了一个课堂之外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从2012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就为“儿童家园”的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创办“儿童家园”,每个自治区级的“儿童家园”有2万元经费,其他的由当地财政支持。截至2013年底,广西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性儿童家园已有113家。
塘太村的“儿童家园”室外有一个大型的滑梯,有崭新的篮球场,这些已基本用去了妇联支持资金的绝大部分。为了省钱,活动室的壁画邀请了当地的一位退休老师来画。活动室里有各种玩具,还配备了部分儿童图书和电子琴等,同时聘请了一些在职和退休的老师作为志愿者,定期为孩子们上课。蓝绍会负责给孩子培训舞蹈,她的丈夫则负责教书法。“儿童家园”内有一支留守儿童“腰鼓队”,每当腰鼓敲起来的时候,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爱心妈妈”不是蓝绍会一人,还有一些在家的农村妇女,定期不定期过来帮忙给孩子们做饭洗衣服。除“爱心妈妈”外,“爱心爷爷”“爱心奶奶”“爱心爸爸”都成为“儿童家园”关爱留守儿童的主体力量。
“儿童家园”的出现为村里一部分留守老人减轻了压力。老人年龄大了,精力跟不上,孩子调皮不听话,老人往往没办法。自从有了“儿童家园”后,孩子们放学后有了新的去处,周末还有专人来照顾,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60岁的蒙启兴告诉记者,“儿童家园”成为孩子们另外一个家,孩子们在这里家长很放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田维说,“儿童家园”从人文环境和硬件环境两方面为儿童营造了和谐温馨的氛围,同时吸纳了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儿童服务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身体和心灵的庇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