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晚报讯 “气温达37℃以上,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2日,市气象台发布了橙色高温预警,还有专家建议,高温天气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而环卫工一年365天上路不间断保洁,他们在非常环境下,如何保证身体正常运作?
烈日下步行感到不适
一顶斗笠、一条毛巾、一套长衫及一瓶晒得发烫的饮用水,这是环卫工们烈日下的避暑装备。2日中午,记者走访柳工大道发现,该路段南北走向,烈日直射路面,走在上面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车轮滚滚激起的热浪让人口干舌燥。
路上行人不多,近20名环卫工分散在约6公里路段保洁,有的在快车道上清扫泥粉,有的在后面铲垃圾装车。
记者尽量选择树阴下步行,仅10多分钟就已经大汗淋漓,感觉脑袋发胀。正在作业的环卫工则头顶斗笠、毛巾遮住口鼻、身穿长袖制服,只留眼睛暴露在外,衣服被汗水浸湿一大片。
实在扛不住沿街“讨水”
如此“全副武装”不热吗?“不热才怪!身体就像被蒸包子一样。”环卫女工陈彩凤边推单车,边用火钳捡拾垃圾,然后装进车后的编织袋里。她告诉记者,穿戴环卫衣帽是工作的需要,不光是为了防晒,主要还是提醒过往司机有人在马路上作业;脚上还不能穿凉鞋,因为鞋底会与滚烫的地面粘连。
陈彩凤说,这条路大多是重型车经过,沿路撒漏的渣土和碎石最头疼,清理完一次撒漏现场常常筋疲力尽,有时感到头晕恶心;这时得蹲在有树阴的地方补水。
记者发现单车前的篮子里有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这瓶水够喝吗?”“肯定不够嘛!”该保洁班班长江菊香说,这条路清扫面积大、树阴少,遗撒的建筑垃圾及附近居民带出大量的生活垃圾,要求工人得不停作业;加上双层衣帽的包裹,喝进去的水很快就流出了。“气温35℃以上,每人每天得至少喝六瓶(500毫升/瓶)水,平时每小时一瓶,还不能‘牛饮’。”江菊香坦言,工人早上从家里灌满水出来,喝完了就向沿街的门面“讨水”,有时去多了怪不好意思,就到附近村里装汶水喝。
柳工大道工地较多、遮挡阳光的区域少,运输车辆多拉快跑污染路面严重,保洁强度大。同样,东环大道、三中路、荣军路等路段也是保洁的重点和难点区域,环卫工的歇脚点、饮水成了难题。
谁给环卫工撑起“清凉”?
目前市区清扫保洁面积2800多万平方米,一线环卫工人有3000多名,而他们大多数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的作息时段一般分为三个班次,最早的凌晨4点半开始工作,最晚的要到晚上12点收工,还不包含加班的时段。高温环境、高强度的作业,不少环卫工身体吃不消。
每年进入高温酷暑天后,各环卫所在确保城市保洁工作量的同时,都尽量以机扫代替人工清扫,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同时给环卫工发放高温补贴、清凉油、绿豆、冰糖等解暑物资。但路面保洁工人仍面临着无处歇脚的难题,各环卫所也曾多次尝试新建休息室、租民房等方式,终因种种原因难以推广。
“及时清扫垃圾,保持街道整洁,这是我们的责任,但是遇到高温等恶劣天气,身体实在顶不住了,得厚着脸皮去‘讨水 ’喝。沿街大部分店面的老板都默许,但去多了也不好意思,担心影响他们的生意。”许多环卫工表示,多么希望在工作区域附近有一个地方休息,可以停下来喝水、更换浸湿的衣物和临时存放工具,哪怕只是停留几分钟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