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张若凡 何定坚)这段时间,几乎全世界的名人都往自己的头上浇冰水。“冰桶挑战”从美国延烧到中国,接受捐助的群体却从“渐冻人”变成了“瓷娃娃”,甚至是地中海贫血病人……有人觉得“冰桶”开始变味儿了:说好的关注“渐冻人”呢?
- 宾阳县的渐冻人“猪猪”躺在床上。在家人眼里,每天能厮守也是一种幸福。图片来源:南国早报
- “猪猪”的手和脚逐渐无力。图片来源:南国早报
- “猪猪”练成用脚趾打字。图片来源:南国早报
近日,南国早报记者找到了几位广西的“渐冻人”,走近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诉求
1
女儿出生后,
爸爸从未抱过
8月23日一早,桂林的“俊书”(网名)起床后开始马不停蹄地忙活,帮丈夫洗脸、刷牙、穿衣服。丈夫是一位“渐冻人”,两年前确诊,如今已几乎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按照她给丈夫制定的一周食谱,当天的主打菜是“猪脚+花生+红枣+黄芪+当归+枸杞”炖汤,早餐是一碗瘦肉粥,一小时后加一杯豆浆和两个鸡蛋,上午11时再加一个苹果,“这病消耗非常大,得吃好的、营养的,不然病情发展更快”。
这么多好吃的,不是靠吃,而是靠“打”。“俊书”把这些食物打成糊,用注射器一点点打进丈夫的胃里,“吞咽肌肉不行了,自己咽食物很困难,动不动就呛着,前段时间造了胃瘘”。
胃造瘘是在肚子上开一个小洞,接一根管子,食物直接从管子打进胃里。很多“渐冻人”都会走到这一步。
“俊书”生于1989年,丈夫比她大一岁。小夫妻的小日子才过了一年多,丈夫就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当时,儿子刚满一岁,她肚子里还怀着老二。
病情进展之快让人害怕。不到两年时间,从最初的右手无力,到双手无力,渐渐地,走路不稳了,接着,咽东西也困难了,现在连说话也越来越含糊,身体仿佛被一点一点地“冻”住,“医生估计今年就得瘫痪”。最让“俊书”难过的是,小女儿出生后,爸爸从未抱过她,“因为抱不动”。
身边有朋友劝“俊书”,放弃吧,你还这么年轻,他那病是没法治的……但她心里有个坚定的念头:只要照顾他一天,他就能多活一天,“那么我就还有丈夫,孩子就还有爸爸”。
2
到最后,只剩下眼珠能动
武鸣县的“上有歌”(网名)今年43岁。他还记得去年5月被确诊时,自己是开车来南宁的。短短一年时间,别说开车了,筷子都拿不起来,饭来张口,衣来都伸不了手,并且只能吃流食。每天起来,他在电脑前坐一天,等着70多岁的老母亲喂饭、喂水。
车子卖了,用卖车的钱买了一台呼吸机,3万多元。因为控制呼吸的肌肉已经开始受影响,他常觉得喘不上气。“再发展下去就24小时不能脱机了。”“上有歌”说,不少病友都是这样。
他还记得,最初听到医生的“宣判”后,他在医院里大哭一场,想从医院大楼跳下来。他上网查过,这个病没法根治,病人和家属都很痛苦。回家后,他3次筹划自杀,摸过电门,被电流弹开,没成功;想过服毒,最后关头,想到上有老下有小,还是没走那条路。
公众对“渐冻人”群体也缺乏了解。患病后,“上有歌”曾向工会求助,工作人员也很为难:从没听说过这种病,不知该从何帮起。
这个病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己清醒地知道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可是无力阻止,眼睁睁看着全身所有能动的功能全部丧失。
8月6日,“上有歌”认识的一位苏州病友走了。老人的最后几年里,全身上下只有眼珠能动。不能呼吸,靠呼吸机;不能吃饭,插鼻饲管喂;不能说话,用眼神交流。对于他的需求,家人全靠猜,没猜对,老人就用哭表示。家人全心全意地照顾仍没能留住他。
“渐冻人”的平均生存期在3~5年。不时有病友去世的消息传来,每当听到这些消息,其他人都仿佛置身冰桶,彻骨般冷。
有病友24小时不能离开呼吸机,遇到停电,5分钟后,人就走了;有病友全身瘫痪,妻子寸步不离地照顾,夜里也要不时地帮翻身,否则会憋气。一天夜里,妻子太累,睡着了,没给丈夫翻身,醒来发现人已经走了。
即使是在最后时刻,他们的头脑都异常清醒,知道只要唤醒近在咫尺的亲人,就能活下去,可是他们发不出声音,更动弹不得。
3
坚持活着,因为家人不离不弃
很多“渐冻人”能坚持活着,家人不离不弃的爱是支柱。
宾阳县的病人“猪猪”(网名)今年42岁,患病4年多,现在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剩下右脚拇趾能活动。
这个病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倒下了,想申请低保,却被告知不符合条件;不得已,儿子14岁时辍学,外出打工;妻子一人干农活,还租了别人的地来种甘蔗,农闲时给人打零工。即便这样,也承担不起“渐冻人”高昂的医疗和护理费。比如吐痰,病人有痰无力咳出来,得用吸痰机,否则会被一口痰憋死。
“猪猪”也曾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想自我了断。可妻子对他说:“你活一天,我照顾一天,活十年就照顾你十年。”听了这话,他想起一位病友说过,“这个世界上,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但在家里,你是唯一”。
现在,“猪猪”每天起床后,穿条开裆裤,在电脑前坐一天,吃喝拉撒基本是“一站”搞定。他用唯一能活动的右脚拇趾打字,跟病友们在网上聊天。这台二手电脑是兄弟们凑钱给他买的。
他加入了一个名叫“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论坛,里面聚集了国内数千名“渐冻人”及其家属,大家在这里抱团“抗冻”、“取暖”,互相安慰、鼓励。
在论坛管理员、病友们的帮助下,前不久,“猪猪”得到了一次援助。柳州的一位“渐冻人”去世了,他儿子彭先生把父亲的呼吸机、吸痰机、雾化机等仪器都捐了出来,给其他有需要的病友。“猪猪”得到了这些宝贵的援助。
几天前,有消息传来,有人为“渐冻人”捐赠了10台眼控仪。这是病情发展到后期,“渐冻人”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最后一个工具。当他们只剩下眼球能动的时候,眼控仪利用眼球识别、跟踪技术,把眼睛变成鼠标,来操控智能设备。目前,最便宜的国产眼控仪也需要3万多元。
据“运动神经元病互助家园”提供的信息,要为病人配备呼吸机、吸痰机、眼控仪等设备,大约需要10万元。
4
广西估计有
数千名“渐冻人”
上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收治了一位患者,是一位女跳舞老师,今年开始发现手不灵活了,肌肉萎缩了,被确诊为“渐冻人症”。
该院神经内科刘竞丽教授介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简称ALS,也称“渐冻人症”)是神经系统变性的一种疾病。人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至今仍是个谜。该病的发病率低,国内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国外的文献资料显示,患病率约为8/10万。据此估算,广西估计有数千名“渐冻人”。
刘竞丽平均每个月都会碰到一两例这样的病人。从接诊的病人数量上看,跟10年前相比,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原因尚不明确,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
这种患者,肌肉一点点地失去功能,最终是呼吸肌麻痹,死于呼吸衰竭。一些病人没到呼吸衰竭的程度就走了,因为不能动,长期卧床很容易感染,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为五大绝症之一。
“这是个比癌症更可怕的疾病。”刘竞丽说,现在连癌症都有治疗的希望,不少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经很高。可是,诊断出“渐冻人症”后,病人会从医生的口中听到“没办法治”。
这种疾病最可怕的是“清醒着绝望”,一步步看着自己死亡,心理的折磨非常大。很多时候,患者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
据介绍,“渐冻人”的困境还体现在治疗上。目前只有一种药可以用,叫“利鲁唑”,但是只能延缓病情进展,对症状的缓解没有用。
这种药价格很贵,即使是最便宜的出厂价,1片也要20元,一天吃2片,一个月至少要1200元。如果是进口的,1片大概80元,1个月的费用将近5000元。该药没有纳入医保范围,要病人自费购买。而且,由于用药的人少,有的地方没有药。广西目前也没这种药,医院、药店都没有,需要到外地或向厂家购买。
专家呼吁
建立“渐冻人”数据
据了解,目前广西乃至全国都缺乏针对“渐冻人”的公益组织。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设立“融化渐冻的心”项目,以援助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方式帮助“渐冻人”,是国内唯一的三甲医院合作救助渐冻人的专业机构。但由于没有公募权,不能接受捐款,目前用于援助的医疗器械主要是企业捐赠。
刘竞丽说,通过“冰桶挑战”,社会开始关注“渐冻人”群体。有关注就意味着有希望。常有病人绝望地问她:我还有什么希望?她跟病人说,活着就是希望。努力活着,等待着医学发展有突破的一天,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马上攻克医学难题还做不到,那就从我们能做的做起。”刘竞丽建议,例如慈善机构可以通过社会捐助成立专项基金。同时,建立一个“渐冻人”数据库,可以由广西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或是区内几家大医院的神经内科牵头,收集病人的详细资料,包括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等,掌握哪些病人需要哪些帮助,能为基金的使用提供参考,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相关链接
听听“渐冻人”的心声
逆光(北京):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机构,可以收治“渐冻人”,哪怕一个市有一个医院里的一个科室。
猪猪(南宁):罕见病患者更期待的是医疗体系的保障。希望政府能在医保、低保等政策上给予倾斜。若是把后期使用的医疗器械,比如呼吸机、吸痰器、血氧仪等报销,是最实惠的。
阳光朔(上海):希望政府把进口药物的关税免了,让国内的ALS病人能享受低一点的药价,多延长点生存期,减轻经济负担。
丽丽(苏州):延长“渐冻人”的生命,需要家属根据病情发展过程做好相应的护理,对家属的指导和心理支持也很重要。
(张若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