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热点>正文

六七年没联系一联系就发请帖 红色炸弹让人纠结

A-A+2014年5月5日08:25 南国今报评论

  南国今报讯(记者 陈新援 刘山 策划 陈新援)中国人喜欢讲人情,注重礼尚往来,碰上进新房、办喜酒、过满月的,摆上几桌,邀请亲朋好友一聚,既可增进感情,又能增添喜庆气氛。然而,现在一些宴请似乎变了味:不少市民抱怨,他们经常会收到一些陌生的“红色炸弹”,处理起来令人十分纠结。

陌生炸弹。易星 绘陌生炸弹。易星 绘

  现象:“陌生”炸弹密密来

  5月1日,柳州市民陈先生正在家中上网,突然QQ跳出一条信息,一名“陌生人”问他要电话号码。仔细询问后,陈才想起,原来这是大学时的一名学弟,毕业后已有六七年没联系了。

  “我要结婚了,邀请你来参加我的婚礼。”问到电话号码后,对方立即打来电话“报喜”,“我在南宁摆酒,你一定要来哦!”

  听到这样的喜讯,陈既为学弟高兴,又不免纠结起来:他跟这名学弟的关系只是“认识”,并没有好到非去不可的程度。去,觉得打这个红包十分“冤枉”,不去,别人如此盛情邀请,又怕扫人家的兴,十分为难。

  陈把自己的遭遇发到微信圈里后,引来众多好友的热议。市民韦先生说,他在一个社交场合认识了一位朋友,属于“点头之交”的那种,平时基本不联系,不久前,这个人也给他发来了喜帖。面对如此热情的“朋友”,他感到很无奈,为了不扫人家的兴,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赴宴。

  市民叶女士的遭遇更为离谱,“五一”期间,她共收到了14张请帖,其中有一半请帖“根本想不起人家长什么样!”

  受邀者:去和不去都为难

  吃酒赴宴,打红包自然是少不了的,因此人们习惯把请帖比喻为“红色炸弹”。那么,对于这样的陌生“红色炸弹”,市民又是怎么看的呢?

  “不熟悉的人发来请帖,我是肯定不会去的,更不会打红包。”“80后”青年小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他还没有收到类似请帖,但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一定会想办法推托。

  小伍认为,只有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的亲友来到婚礼现场,给新人送上的祝福才是最真诚的。如果与新人不熟悉,在宴席上见面后彼此都会不自在,更谈不上真心祝福,“即使新人敬酒时,说些吉利话也是敷衍应付,这样双方都会觉得‘没意思’”。

  市民叶小姐说,现在的物价水平高,红包的金额也行情看涨,早一两年还可以打100元,现在普遍都是200元“起步”,要是打少了会让人觉得小气,没面子。但是,如果所有的请帖都去,自己肯定吃不消。

  邀请者:请和不请都尴尬

  相对于受邀请的人,请客的人同样“纠结”:请谁不请谁,请多少人?同样考验主办者的智商和情商。

  “请了,怕人家不来;不请,又怕人家过后说你‘不够意思’。”刚刚举办过婚礼的市民莫先生说,摆酒发请帖其实十分伤脑筋,摆多大规模的宴席,请多少人,花费多少钱,事先要做充分的计划。请人更头痛:你要摸准受邀者的心理,准确揣摩你和对方的关系,有时你觉得自己跟对方关系很好,人家未必这样认为,只有揣摩准确才能避免踩中人情“雷区”。

  即将举办婚礼的罗先生对于如何发请帖同样感到纠结,他说,请帖自然是想邀请亲戚朋友们一起来热闹一下,见证一下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但是,请别人,又担心加重别人的经济负担,怕被别人说“想收红包”;不请,又怕有人背后说“看不起”他,更怕因此得罪人,这种“两难”选择很难处理。另外,现在的婚宴餐标少则八九百元,多则一两千元一桌,发了帖,请了人,对方不来,红包也未到,空位太多,“就怕连本钱都收不回”。

  民俗专家:这种风气不宜提倡

  宴请之风在当今生活中并不少见,柳州市地方民俗专家陈铁生认为,要端正社会风气不妨从婚礼请酒人做起,打破人情“潜规则”,让沉重婚礼红包回归它的应有之义。

  陈铁生说,传统意义上的红包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用红纸包裹的压岁钱,表示把新年的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随着传统演变,发红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乔迁新居、婚礼、小儿满月、过生日、新店开张等都有送红包的习俗。

  红包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的心态,原本纯粹出于真心诚意,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末送礼风气漫开,红包逐渐变味,从原先的庆贺压岁的意义异化成求助、感谢,范围也从自家、亲友范围延伸到其他行业,并逐渐带上了其他色彩,有的还成为变相行贿的一种手段。

  陈铁生认为,结婚请关系一般、甚至不认识的人这种风气不宜提倡,“平时有来往的请,那些可请可不请的就不要请了。”婚礼的范围小了、人少了,也可以避免婚宴出现空桌的难堪和浪费,这样做既纯洁了相互间的友谊,也净化了社会风气。

  “人与人之间应建立起正常的友谊关系,平常遇上朋友有困难互相帮助,远比逢年过节、生日、结婚送红包要有意义得多。”陈铁生说。

  网友:婉拒“炸弹”各有招

  面对陌生的“红色炸弹”,有人无奈,有人纠结,有人郁闷,那么应该如何“拆除”这些陌生的“红色炸弹”呢?记者在微信上发布“求助”帖后,有不少微信好友发来了自己的高招。

  首先是借故。市民余先生说,去还是不去,首先要衡量一下自己和对方的关系,非亲非故,关系很一般的,完全可以不去,当然,直接回绝别人“不去”,是很不礼貌的,别人邀请你,至少还有一份情意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借故自己那天要“出差”,可能不能到场,如果碰上节假日,还可以借故自己和家人去外地旅游,并送上祝福,对方一般也不会跟你计较太多。

  其次,打“小红包”。市民梁女士说,对于一些可去可不去的宴请,但是去了会“花冤枉钱”,不去又会“失礼”的宴请,可以不去,但是可以托人带一个“小红包”过去,礼数到了即可,如此一来,即便日后见面双方也不会觉得太尴尬。

  第三,婉拒。市民陈小姐说,碰到婚礼,如果是男的邀请,可以跟对方开玩笑说,“我曾经暗恋过你,看到你结婚了,我有些伤心,所以不想去了。”如果是女的邀请,可以说,“看到你们幸福的样子,很羡慕你们,我还是单身,就怕见到别人结婚幸福的样子,所以还是不去了。”还可以说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今年也打算结婚,怕冲喜,所以还是不去为好。当然,说那天你家有人过生日,去不了,也是个不错的“借口”。

  第四,只接不去。市民王女士说,遇到那些莫名其妙的“红色炸弹”,可以先“热情”的应承下来,过后不去就是了,反正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就当别人是在“例行公事”,自己不必当真就是了,过后大家心领神会,别人也不可能因此向你“兴师问罪”的。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