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段钦中 通讯员 陈平涛)头戴潜水镜、身着紧身连体服、脚踏宽大的脚蹼,背负沉重的压缩空气瓶,在水下从事搜爆排爆、处置水下紧急情况,他们被称为“蛙人”。在即将举行的“两会一节”和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盛会活动中,由南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6名警员组成的“蛙人”潜水队将肩负起对市区各重点水域的安保重任。目前,“蛙人”们正在参加为期半个月的水下特训。8月28日,南国早报记者前往水训现场,探访这支平日里极少进入公众视线的特殊警力
- 特警“蛙人”在水下潜行。 潜水乐园供图
- “蛙人”在队友的帮助下穿戴装备。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 潜水之前,“蛙人”清理潜水镜。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 摄
揭秘
潜水有危险
下水“急不来”
8月28日上午,广西体育中心跳水比赛场馆,6名南宁特警正在聆听国际潜水联合会三星教练韦庆华讲解水下手势要领。韦庆华说:“在水底,没有辅助设备的话只能听到自己心跳和呼吸的声音,因此无论参加休闲潜水还是专业潜水,都必须掌握潜水的手势,以便和教练、潜水长相互沟通。”警员们跟着做着手势,将这些水下的无声“话语”牢记于心。
好奇的媒体记者急迫地想看到警员们下水训练,但得到的回答却是“急不来”。潜水教练金贵勇告诉大家,潜水讲究的是个“慢”字,因为在深水中,哪怕一个小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发生严重危险。例如:在深水水域上浮到浅水水域时,如果上浮过快,有可能会氮醉(压力之下,潜水员因吸取高分压氮气而受氮气影响对人产生麻醉现象),氮气中毒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训练
下潜和上升
教练逐个评
6名特警队员依照教练的指示,仔细地检查着自己脚下大大小小的装备:充气阀是否正常工作、配重(系有铅块以便下潜)能否扣紧、所有快卸扣是否收紧、气瓶打开了没有、调节器出气是否正常、仪表有没有正常工作……所有的环节都过了一轮,确认“OK”,才算做好下水准备。
“噗通、噗通……”特警们陆续跨步入水,下潜到深约5米的跳水池中,进行下潜和上升的训练。约20分钟后,又重新浮上水面,由教练逐个进行点评。平日里刚毅果敢的特警队员,现在成了乖巧的“小学生”,认真领会着潜水知识。
蛙人长时间在水下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水下的能见度低,很多情况下,就算打开潜水电筒,能见度也仅1米;潜水镜边框较宽,潜水作业时人的视角变成仅有90°(人类视角一般是120°);水下声音传播速度慢,对危险品发出的声音判断上可能存在时间误差,不利于发生危险时逃生。
选拔
“蛙人”
都是佼佼者
据了解,从2005年南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成立伊始,就派出两名人员参加专业潜水训练,并拿到国际潜水专业机构授予的潜水证书。9年来,“蛙人”担当着节庆盛会重点水域的搜查任务。随着安检要求的升级,从今年开始,特警“蛙人”小组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这个六人特警潜水培训班中,除了班长任小利是第一批“蛙人”之一,其余都是刚入警的年轻力量。六人中,任小利是从我军海军陆战队复员的两栖战斗队员。另外还有三名是游泳高手,他们是来自广西体工大队的专业水上运动员,有的曾是游泳选手,有的是水球队主力。还有两位,也是从南宁特警支队内部选拔出的佼佼者。
此次参加实战水训的科目主要涵盖快速穿戴潜水装备、水下识别物体、水下搜索探测、水下处置紧急情况等,训练方式均按照“实战”方针,模拟各种紧急情况,以锻造新一代“蛙人”们在水下快、准、稳的实战能力。在水训的后期,“蛙人”们还将前往桂林、河池等地的户外开放水域,以便在条件更为艰苦、情况更为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强化“蛙人”的水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