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袁夏岚 李平 文/图)暑假来了,去江边游泳的人也多了起来,其中有不少是孩子。记者近日从水上派出所、南宁市冬泳协会以及往年的报道几个途径,对近几年的学生溺水事件做了一个汇总,分析溺亡人群和溺亡事件的共性,用数据来提醒家长和孩子。暑期安全问题年年提醒,但年年都有悲剧发生,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只是希望:夏天的悲剧,不再重演。
溺水事故类型主要有3种:
1.游泳溺水,孩子私自在没有大人陪伴及没有必要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到不明水情的水域游泳溺亡;
2.失足滑落的溺水,私自到不明水情及环境的水域边戏水,失足滑落水中丧生;
3.在工地、深坑积水发生的溺水。事故多发生在城乡建设工地、废弃的建筑坑洞、采石场、石灰池等,孩子们在无人监管时到这些地方玩耍,实在是很危险。
数据:每年暑假都有数十起学生溺水事件
暑假来了,安全问题不得不再次提起。7月7日下午,2个孩子在南宁市花卉公园水塘溺亡。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本报每年暑假期间都会报道10多起学生溺水事件。水上派出所的民警告诉记者,每年七八月份都是未成年人溺水事件高发期,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令人叹息的是,水上派出所接报后到现场能够救起的人仅占溺水人数的约十分之一,一个假期几十个孩子溺水,他们能成功救起的只有几人。
官方统计以及见诸报端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记者接触过多位常年在邕江游泳的游泳爱好者,他们均表示,每年他们都会救起一些溺水者,但成功救起的多不会统计在官方的数字之中。记者从南宁市冬泳协会会长梁先生处了解到,常年在邕江一桥、二桥以及永和大桥等江段游泳的游泳爱好者多是南宁市冬泳协会的会员,协会鼓励会员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对溺水者展开施救。每年年底,协会都会统计施救会员以及被救者的人数,并对伸出援手的会员给予表彰。据其介绍,2013年,南宁市冬泳协会共有56名会员参与溺水救援,成功救起41人;2012年,40名会员参与施救,成功救起29人;2011年,51人参与施救,成功救起30人;2010年,54人参与施救,成功救起32人。梁会长表示,还有为数不少未报上来的不在统计之列,这些溺水事件多发生在暑假、邕江,且多发生在两类人身上,一是10岁左右的学生,二是20多岁会游泳但不熟悉邕江水性的年轻人。唐先生表示,今年暑假刚到,出现在邕江游泳的学生和年轻人也多了起来,希望家长能看好孩子。
分析:溺水学生以外来务工者子女居多
今年5月9日,在邕江大桥南,出现一具学生浮尸;5月10日,扬美一村3名15岁的初中生到邕江游泳,全部溺亡;5月11日上午,4名12岁小学生约上校外一伙伴上午8时许到邕江边游泳,结果,不会游泳在水边玩耍的小唐一失足滑入深水处溺亡……这些都是5月连续3天发生的学生溺亡事件。
据水上派出所统计,每年中小学生到邕江边因游泳而发生溺亡事故的,85%都是外来打工者的小孩。水上派出所的黄梁东警官告诉记者,夏季到了,有不少中小学生会背着大人到邕江边游泳。为此,黄警官特别呼吁,家长、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家长千万别因为忙于工作,而放松对孩子的管理。如果因家长疏忽,教育又不到位,很容易诱发事故。
南宁市冬泳协会会员梁先生和唐先生也告诉记者,常年在邕江游泳的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规律”,那些10多岁、没有父母陪同、结伴到邕江游泳的孩子,多是父母无暇看管的外来务工者子女,或是南宁周边郊区、乡镇的孩子,一般他们看到都会上前相劝,但听的人甚少。
反思:如何才能减少悲剧发生
“在校期间,老师还能盯着孩子,可一放假,老师真的是鞭长莫及。”衡阳路小学一位老师说,暑假期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必须主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学校、社会一同合力,保障学生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条件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书店、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地“看管”。而许多进城务工的家长表示,他们每天都要为生计奔波,一天24小时盯住小孩不现实,也没有足够的钱来帮他们报名参加暑假的兴趣班。所以,除了叮嘱孩子不要去江湖河畔玩耍,也没有其他什么好办法。
显然,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功能,更多是在上学期间和校园内起到监护作用,在非上学期间和校外,暑假期间,仅靠教育部门一己之力显然是难以完成这一目标。不少老师和民警都表示,暑期学生安全保障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需要家长、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各方共同参与。首先,得让孩子暑期有好去处。有老师认为,有效防范溺水事故,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让孩子暑期有好去处,如多举办一些有益的社区活动。尤其是应该组织更多针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等群体的公益夏令营,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应该更多向学生开放。其次是要孩子们远离各大野泳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少年儿童看见人溺水,要在岸上呼救、报警、抛木板或长竿相救,不可贸然亲自下水救人,把事件及时通知大人。
编辑有话说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托管”空白,让谁尴尬了?
暑假,本是孩子们难得的快乐时光,如今却成了溺水死亡高发期。
编辑梳理有关孩子溺亡的新闻,不难发现几个关键词:野泳,孩子,外来务工。
许多外来工子女像一只只“候鸟”,在假期里千里迢迢来到父母身边,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有的虽然陪伴父母留居在第二故乡,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这个悠长的假期里,他们缺乏妥善的看管,由此成了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每年七八月份南宁都有数十起学生溺亡事件,其中外来务工者子女居多。这就暴露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假期“托管”尴尬。而孩子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在野泳点游泳溺亡,只是外来务工者生活窘境的一个缩影。
记者通过梳理近年暑假的孩子溺亡数据,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又陷舆论焦点。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就在前几天,媒体相继报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抽号”读公办学校,因为僧多粥少,抽不上号而读“民办”的居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不断拥入城市,用辛勤的劳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随他们一同进入城市的子女,虽然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承载着同样的希望与梦想,但相比较而言,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所需要帮助的更多。对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实行教育资源的倾斜,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如何在假期里帮外来务工人员看管子女,包括开展公益活动,建社区托管班等,也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去帮助,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