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5月30日电(记者 庞革平)记者从广西教育厅获悉,从2010年开始,广西约有11万名学生进入自行还本付息期,总计本息金额4920万元。其中,2013年到期本息3659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应付本息已全部催收完毕,受助学生自付本息回收率达100%。
据了解,从2009年全面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开始,广西累计受理借款学生84.47万人次(43万人),贷款总额50亿元。目前,广西全区110个县(市、区)都可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实现了100%覆盖。2013年,广西共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02亿元,借款学生27万,覆盖全区所有高校以及广西区外部分高校,其中借款学生中,广西高校约占80%,广西区外高校约20%。
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开展及还款情况来看,广西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良好。他们经过教育培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了诚信品质。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覃杰姣,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贷款,学业之余,她还拜医科大附院的一位老中医学习理疗技术。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她取得了不错的学业成绩,尚未毕业就获得待遇丰厚的工作合同。覃杰姣说,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不但帮助她完成了大学学业,也锻炼了她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她不断的告诫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辈子誓做诚实守信之人。2012年7月一毕业,就筹足1.8万元,一次性归还了全部贷款。
为降低违约率,广西教育部门建立贷后跟踪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建立与借款学生就读学校、就业单位、家庭等定期联系制度,通过电话、QQ、信件、邮件及上门访问等形式,将贷款信息及时告知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并对贷款学生的学习、工作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搭建贷后管理平台,组建贷款催收网络,把贷后管理上升为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县、乡政府和村委会在还贷工作中的作用,协助做好贷款回收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优势,在高校开设诚信教育必修课,培养学生诚信守信意识。通过助学贷款知识讲座,让学生熟悉还款类型、流程以及对支付宝的管理和使用,从源头上控制信用风险,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建立高校与县级资助中心定期、顺畅、动态的联络机制,鼓励高校开展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加强配合与沟通协调。强化贷款学生的技能培训,加强对其就业指导,在毕业阶段组织召开助贷学生专场招聘会,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就业,使其毕业后能够获得稳定收入,为归还贷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