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梁如雪 文/图)有些人爱表,在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喜好;有些人爱表,却用另一种更为绵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家住南宁市南机宿舍的陆志东,自打19岁那年无师自通摸清了手表的基本原理以后,就开始陆续为同事、为亲友免费维修手表,随后随着工作环境的调动,越来越多的人找上门来。
40多年来,陆志东已经记不清自己为多少人修过手表了,他唯一记住的一点就是,义务修表、不收分文。
- 陆志东在家里帮居民修表。记者梁如雪摄
- 陆志东和他淘回来的部分手表
- 陆志东淘手表不看表面看表芯
一个爱好
无师自通 摸清手表原理
说起来,陆志东之所以对手表如此精通,源于他最初对手表的一种莫名的爱好。1969年,年仅19岁的陆志东被安排到宾阳下乡插队,这是他第一个独自离家度过的春节。春节过后,想念家人的他请了三天假,决定回一趟南宁看看父母。途经黎塘转车的时候,他被拍卖行里摆卖的一块手表深深吸引了。“我也说不上来它哪里吸引了我,其实外表看上去挺残旧的,开价还要28块钱。”28块钱,对于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来说,也算得上是个“高消费”了。
在橱窗面前恋恋不舍的陆志东,把自己所有攒下来的零花钱和父母给的利是钱凑在一块,将这块外表残破的法国表买了下来。当时拥有手表的人不多,每天带着这块法国表,陆志东感觉“很拉风”。
可惜,拉风的日子没过太久。“回到村里插队以后,我发现手表开始偷停,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大准确了。”陆志东很烦恼,在农村没有修表的、只能等到休息时间返回南宁才能送到修表铺里维修。可是一来一回几趟以后,陆志东发现修表铺里的师傅看他是个小毛孩儿,修起来有点儿不上心,每次都是随便拧两拧就算是“修好了”,所以手表的毛病一直都没解决。
陆志东有点儿不服气,决定自己修手表。1970年他调到黎塘的百货公司上班,空闲时间多了一些。他利用每次观察修表匠拆表修表的过程,自己小心翼翼地把手表逐个零件儿拆开、再逐个装回去,渐渐地摸清了手表工作的原理。新的麻烦又来了,没有专业的修表工具。陆志东找来了修补单车坏掉的工具动手改造,自己打磨得发光发亮;镊子也是自制的,一铁片儿两头磨尖、中间夹一个竹片,算是能用了。就这样,陆志东居然靠着自己的摸索,把第一块手表给修好了。
一份坚持
40多年免费 修表从不收费
由于陆志东每天都在痴迷着手表的修修补补,在百货公司上班的他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很多过往的路人都会来一句:“呦,这儿有个修表的呢。”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想当然地把这个小伙子当成了“修表的”。
“有一天上班,忽然来了一个陌生人,随手递上来一块梅花牌的手表,说让我修修。”梅花牌手表,在那个年代可是名牌,陆志东不知道为啥脑子一热,接过了手表:“现在想起来,那会儿还真是太年轻,自己技术都没怎么精通,也敢把这活儿给接下来。”
陆志东每天利用下班时间给这名群众反复检查,发现手表偷停的原因是因为一些部件需要上油,他跑到百货公司买了一瓶油,一个个把零件儿拆开、调好准头,没想到真的把表给修好了。一方面是自己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另一方面又觉得修个手表不是什么大事儿,陆志东坚持不收任何费用,这位群众千感谢万感谢,还给他送来了一袋水果。
随后,“陆志东会修表”这件事情,在黎塘当地传开了。先是本公司的职工纷纷把手表送到他手上,让他帮忙维修;口口相传以后,也有不少陌生人把表拿过来,央求他“给看看”。一些当地喜欢手表的年轻人,也自己跑来找他,要跟他学习修表的技术。
1975年,陆志东调回南宁市机械厂上班。在黎塘工作的那些年,他已经不知道为多少人修过表,不过有一点他自己非常欣慰,就是坚持分文不收。“经过了5年的摸索,我觉得自己算是基本上了道,什么表都见过了,知道摆轮有的左有的右、懂得有单隔板有双隔板,修起来也得心应手多了。”陆志东说。
回到机械厂以后,委托陆志东修表的数量暴增了起来,因为单是厂里头就有2000多名职工,外加很多慕名而来的市民,所以陆志东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修表。等修表的人排起了长队,很多烦恼也接踵而来。先是很多材料和零件不好找,手表要精确,就得使用专门的白汽油,一开始陆志东找厂里的研究室拿,拿多了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在部队的老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大桶,算是解决了问题;再就是修手表是个精细活儿,花费的时间长,陆志东有时候接不下来太多活儿,很多市民就直奔他家里把表往他那里塞,“有时候大半夜的,砰砰砰就跑来敲门,我也只好接下来慢慢修。”
就这样,从1970年修好了第一块梅花牌手表至今,陆志东默默地为众多老百姓义务修表修了40多年。这么多年来,他从未收取过维修费用,早年有的人过意不去,送来2块钱、3块钱,他都退了回去;有的居民估摸着他肯定不愿收钱,就买来礼品送到家门口,放下就跑。
一种痴迷
每个月 逛跳蚤市场狂收表
除了义务修表,闲时陆志东最大的爱好就是去淘表。早些年手表还比较流行的时候,陆志东就喜欢往双孖井一带跑,那儿有个小型的二手手表交易集市,陆志东经常流连其中,跟很多商贩很熟。这些年手机慢慢兴起之后,手表一度没落,交易集市转移到了北湖路卷烟厂附近,后来又渐渐在唐人文化园的跳蚤市场汇集。
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淘宝”地点,陆志东几乎每逢周末跳蚤集市开放,都往那里头钻。不过,跟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别人买手表看牌子、看外观,可陆志东却只看表芯。“很多手表,外表看起来很残破,拧开表壳一看,表芯还是很新的。”对于陆志东而言,只要有个完整能走动的表芯,都有收藏的价值,一些小毛病在他手上摆弄摆弄,也都可以正常走动。他乐于研究每块手表内里的结构、设计、摆动的原理以及历年来生产制造的趋势变化,所以每次去到跳蚤市场,他都要花上三四百元买回好几块手表,有时候好几趟下来都得花掉一个月的工资。去得多了,很多二手商贩都了解他的喜好,经常准备好一堆旧手表给他挑。
“在我眼里不只是名牌手表才有吸引力,劳力士、欧米茄人人都喜欢,但是国产表、法国表、瑞士表都各有他们的特点和风格,打开它的内里去研究每块表的特点,那才叫有意思。”陆志东认为。
一点希望
多做实事少点儿形式
很早以前,陆志东就开始跟随厂里工会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到各地去为居民免费维修手表,一来二往,不少社区和单位组织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也都叫上陆志东。能为大家伙儿服务,陆志东从来没有怨言,随叫随到。
有一次厂里组织他们到蒲庙为居民服务,那一带的居民很少能找到修表师傅,为此陆志东的志愿服务点前排起了长队,10多块手表一字儿排开。陆志东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实话说,南方天气有些季节不太适合修表,水汽重、潮湿天,手表打开了反而对表不利。”而且,他更过意不去的就是,半天的志愿服务活动根本不可能把居民的十几块手表修好。
前不久陆志东又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看到居民刚从大老远将手表送来,一个上午的服务活动就快要结束了。陆志东只好承诺居民将手表先带回家里,待修好了再给居民送回去。
“这样的志愿活动,要干就得认认真真干一天,最好再提前给居民们告知一声,这样他们就不必来回跑腿,我也能好好给他们修表了。”陆志东觉得,既然要为居民服务,就得实实在在的,而不是摆张桌子做个形式。“今后,我跟着你们进社区,好好修表。”陆志东朴实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