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王春楠)作为南宁市民菜篮子主要消费鱼类的罗非鱼,这场来势汹汹的降温会对它造成怎样的影响?罗非鱼能否安全过冬?养殖户有何妙招?2月8日,南国早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现场
大鱼忙出售 小鱼“盖被子”
南宁人陆培坚在兴宁区三塘镇路东村杨柳坡承包了300亩水面养鱼,每年仅罗非鱼产量就有200多吨。8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陆培坚的养殖基地,发现不少鱼塘已被白色的塑料薄膜盖得严严实实。一个露天的鱼塘中,几名工人正在协作捕鱼,围网越拉越紧,簇拥在一起的鱼开始拥挤跳跃。工人熟练地把各种鱼分类装篮、上岸、过秤后,装上早已守候在一旁的货车,运到市场上出售。
“这批罗非鱼大都长到一斤二两,可以上市了。”陆培坚说,前段时间天气暖和,罗非鱼长得快,听说这几天寒潮要来,他赶紧把鱼塘中的成鱼起货。“今年罗非鱼价格不错,批发价每斤都要六块七左右,如果冻死了损失就大了。”
大鱼卖完了,小鱼怎么办?陆培坚掀开塑料薄膜一角,带着记者走进去。瞬间,记者的眼镜和相机镜头就上了一层温暖的雾气。大棚里的温度计显示,气温为25℃,足足比室外高了十多摄氏度。
这个大棚覆盖了2个鱼塘,每个鱼塘面积有10亩左右。“左边的鱼塘投放了40多万尾红罗非鱼,已经有巴掌大了,右边的鱼塘投放了200万尾罗非鱼苗,还小得很。”“温度足够暖和,罗非鱼就能保持活跃,吃得多、长得快,不仅过冬没问题,还照样长膘。”
教训
众多养殖户 不敢再“赌冬”
陆培坚告诉记者,在2008年的寒冬中,他养的罗非鱼几乎全军覆没,一下子赔了200多万元。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当时养殖户普遍存在“赌气温”的心态。
因为广西大规模的寒潮比较少,不少人觉得罗非鱼露天过冬虽然可能会有所折损,但春节期间上市往往能卖出高价,两者相抵,还是能多赚些钱。
2008年春节前后,寒潮不期而至,南宁70%的越冬罗非鱼死亡,损失达1.8万吨。陆培坚的养殖基地也未能幸免,眼睁睁看着自己100多亩的罗非鱼全部死光。痛定思痛,他总结了自己养南北白对虾的经验,从此,他尝试着在越冬鱼塘上搭上塑料薄膜大棚——果然,罗非鱼很少出现冻死的情况。
“最适合罗非鱼生长活动的温度在28℃左右。”8日,南宁市罗非鱼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凌波介绍,一旦水温降至14~16℃,罗非鱼就失去觅食活力;降至10~12℃,开始蛰伏;降至10℃以下,时间一长就会成批死亡,所以,罗非鱼在广西自然越冬并不容易。
一些经验不足的养殖户对罗非鱼越冬防冻工作认识不足。有些越冬塘的水深不足2米,也没有越冬棚,当寒流来时,无法有效保持水体温度,造成罗非鱼迅速死亡。几次教训后,养殖户们越来越理性,再也不盲目“赌冬”了。“我们调研发现,现在绝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开春三四月份放养鱼苗,年底收完。”李凌波说。
探索
多措施并举 让鱼不怕冷
搭建越冬棚需要一定投入,但养殖罗非鱼价格长期利润空间较小,小养殖户往往难以承担。如何让罗非鱼安全过冬,养殖户们和相关部门还摸索出其他的可行之道。
“目前,协会已经给成员们群发短信,提醒他们在寒潮到来之前,为罗非鱼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李凌波表示,他们一直提醒罗非鱼养殖户,应升级养殖观念,因地制宜养鱼。“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地形较为平坦,可以大规模搭建塑料大棚。”有些罗非鱼养殖场是山塘、水库等场所,不具备搭建大棚条件,也可以局部修建简易棚。
李凌波透露,目前还有一种罗非鱼越冬方法,就是建立“塘中塘”:在鱼塘中的一角建一个开口的小塘,将温度偏高的地下水抽进来,人为补充水源,调节水温。小塘水温比大塘水温高,由此可将鱼儿吸引过来。“其实罗非鱼有不少子品种,虽然同为热带鱼类,但还是有相对而言较为耐寒的品种。”他介绍,现在多数的养殖户养殖的是罗非鱼吉富品系,这个品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但不耐寒。而相对于更耐寒的澳尼品系,因为其生长周期要比吉富品系多1个多月,不少人又不愿意养。“在天气较好的10月份之前饲养吉富品系,到了冬季则换养澳尼品系,可以更好地避免因低温天气带来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