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城事>正文

广西采集少数民族语言标本 报考壮语班政府买单

A-A+2013年12月2日08:12南国早报评论

  南国早报讯(记者 贾经纬)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瑰宝。记者了解到,为保护濒危语言,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发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实施意见》(简称《意见》),目前,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士正在采集少数民族语言“标本”进行长期保存,并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通用的国际音标。这样,即使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消亡,也可以再“复活”。

  建语音档长期保存语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少数民族人口为1711.05万人。各少数民族中,大部分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有文字。不过,现实中,除了壮语使用人数多些,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人数都比较少。

  从2011年起,针对世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我区相关部门单位开始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活动。目前,自治区教育厅也在与广西民族大学等单位合作,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实地采集并建立真实语音及其转写文本的语料库,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长期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从事汉语方言与壮侗语族语言研究的副教授康忠德直言,壮语的文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但一直没能广泛使用,在很多壮族聚居地,学习、使用壮语文字的氛围还不够浓。

  壮话“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因此,在采集壮话时,选取了30多个点分类采集。康忠德介绍,30多个采集点口音各不相同,由于人员、精力、经费有限,每个点一般只采集一个人的口音。什么人才能成为录壮话的人呢?据介绍,各采集点所选取的人一般是土生土长的40岁以上男性,很少外出,讲一口本地语言。“40岁以上的人口音比较固定,男性的反应速度比较快”。

  录下语言后,工作人员将把语言拷入硬盘,备份长期保存。同时,把各种少数民族语言转化为国际音标,只要熟悉国际音标,就知道少数民族语言怎么说。

  各民族语言相互渗透影响

  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开展一些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行动,我区目前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呢?相对繁杂是我国南方语言的特点,我区少数民族语言也一样,各民族交往加深的同时,语言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强。

  例如,壮话是我区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壮族人覃女士出生在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她能讲普通话、壮话、桂柳话、白话、平话。不过在讲壮话时,她会经常词不达意。覃女士坦言,在南宁市里生活久了,加上在香港待过6年,最熟的还是粤语。政府将武鸣县双桥镇的壮话定为标准音,市民廖先生就出生在该镇。原本说壮话的他在湖南某高校学就读播音主持专业四年后,能够讲纯真的普通话,还带点湖南腔。

  据悉,我区各地壮话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地壮话的口音不同,也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比如靖西、那坡很多壮族人只会讲壮话;防城港的光坡镇某村,几千名壮族人只会讲白话;而南宁地区的壮族人,多是壮汉皆通,能够用汉语和壮语与人交流。

  又例如,区内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身处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仡佬族共3个支系,3个支系的语言都是濒危语言,其中俫仡佬的语言保留得相对完整,跟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语言比较接近。

  使用人数不多的仫佬族语逐渐在向当地汉语方言靠拢。据悉,仫佬族没有文字,语言则与毛南语、侗语很接近,仫佬族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大多数仫佬人会讲汉语和壮语,通用汉文。

  报考壮语班学费政府买单

  有文化界人士认为,现在的非遗项目,基本都是靠本民族语言即母语来传承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文学成果和传统节日等仪式风俗大都离不开本民族语言。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双语教学,可尝试在除了机关部门招牌外的更多地方、领域使用双语。

  自治区教育厅相关人士介绍,根据《意见》,我区将加强壮汉双语文教学、壮语文水平考试,建立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吸纳双语、多语人才,建设全区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和语言志愿者人才库。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就设有壮语班,报考壮语班的学生,学费由政府部门买单。“这是鼓励学习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切实举措。”康忠德说,壮语班并非只招收壮族学生,只要有意学习壮语的,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可以报考。

  其实,有兴趣学习钻研少数民族语言的人确实不多。自治区教育厅相关人士介绍,我区计划利用有声数据库资源,应用三维动漫的方式,建立在线展示平台,结合本地的地理、民俗文化,综合展示区内各地的语言,“以后,民众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就可以像看动漫一样,能产生兴趣”。

  语言一旦消亡很难复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向通用语言靠拢是全世界语言界的趋势。康忠德说:“通用语言能够让使用者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所以在一些地方,有的人就不再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了”。

  谭素娟是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说,毛南话没有文字,只能一代代口耳相传,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增加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县里很多年轻人从上学开始接触汉语普通话,长大后到外地工作成家的话,便只讲汉语普通话了。如果使用毛南语的人越来越少,将可能失去很多传统的东西。

  为了避免语言的消亡,有的少数民族自身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康忠德介绍,京族为了传承京族语言和“喃字”,设有一名传承人,传承人担负着把语言和文字传承给后人的责任。

  采访中,不少人士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表示担忧,认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和物种一样,都应具有多样性,一旦消亡可能很难复活。相关部门介绍,目前研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单位不多,自治区层面将开展一系列保护措施,正在采集保留壮、瑶、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语言,今后即使语言消亡,通过保存的资料复活语言也并非不可能。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