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伟 王军伟 汪军)广西那坡县中越边境一线地处大山深处,聚居着壮、瑶、苗等少数民族,不少边民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记者近日在当地走村串户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边民生产生活变化显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些边民还迈上了脱贫致富路。
记者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平孟乡平孟村弄平屯,看到一排排黄色墙漆的砖混结构新房坐落在一处山坳间,非常醒目,几个村民正在修建文体活动中心的舞台。
“以前全屯住的都是木房,经常漏雨,台风来时担惊受怕不敢睡觉。”弄平屯村民小组组长陈毅勇说,老房子不安全又狭小,不少已婚子女还和父母挤在一起,全屯56户只有38处房屋。弄平屯的变化得益于国家针对贫困户实施的危旧房改造政策。“当地边民贫困程度深,政府按照每户人口的不同,建了60、70和80平方米3种规格的房屋,并全额补助,群众领钥匙提包入住。”那坡县副县长韦照民说。
百南乡甲柳村3个屯居住着60多户苗族群众,他们在沿边公路旁盖起了一排排二层楼房。村民陶文书指着屋后的半山腰说:“祖辈们世代住在山上的茅草房,搬下来后好多了,交通也方便。”据百南乡党委书记黄愉斌介绍,这个苗寨的变化始于10年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边境地区实施的茅草房改造工程。由于是桂林市政府援建的,新的聚居区又被称为桂林新村。
边民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日渐完善。在陈毅勇的新房里,他给记者算起了账:每人每月有边民生活补贴94元、最低生活保障86元,参加新农合每年要缴纳的35元,政府也负责了。“过去我们主食都是玉米,自己种的不够吃,一年有几个月需要购买和依靠政府救济。现在用政府补贴买大米,大米成了主食。”陈毅勇说。
依靠政府发“红包”,边民解决了吃饭问题,当地政府又开始引导、扶持边民发展经济作物创收。在百南乡上隆村下隆屯,举目望去,山坡地种植着一片片西贡蕉。黄愉斌对记者说,百南乡地处北回归线,全年无霜,适合西贡蕉生长。当地政府引导边民成片种植,目前全乡已发展5000多亩。边民党永高兴奋地说:“西贡蕉易管理,不用浇水、施肥和喷洒农药,亩产能达到8000到1万斤。我家种了10亩,去年收入8万多元。”
在弄平屯,过去种植玉米的山坡上如今火龙果水泥桩密密麻麻,经济效益高的火龙果果苗、水泥桩和技术由县里提供。那坡县农技站站长许振华介绍,目前他已引导100多户边民利用桑枝培育食用菌,站里负责原料、技术和销售,边民则以劳动力或桑枝入股。
住上了新房,吃上了大米,有了经济作物,边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陈毅勇新购置了电视,又花1700多元从越南买了一套木质沙发,苗族小伙陶文书在乡上的网吧通过网聊找到了老婆,弄平屯这个出名的“光棍村”今年又娶了3个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