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王春楠)10月2日上午,南宁市北大桥旁南宁港邕江岸边传来阵阵悠扬婉转的渔歌声,一场古老热闹的“水上婚礼”正在这里举行。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南宁邕江已有3000多户渔民陆续“洗脚上岸”,将来,举行传统水上婚礼的渔民估计会越来越少。
2日,是南宁老渔民周木兰嫁女的大喜日子。按理说,水上婚礼应该全程在船上操持,但因为去年已经上岸定居,周木兰便临时去租了两艘小船作为婚船,并把婚礼的一部分仪式改在岸边举行。
一大早,周木兰就和亲朋在南宁港邕江岸边的空地处,搭建起一个棚子。棚子里装扮得喜庆洋洋,桌上摆放着活鸡、苹果、发糕、糕点、椰子、白酒等几十种物品,“这些物品都是男方必备的彩礼,主要是讨各种口彩”。
上午10时30分左右,随着描眉盘发、身着大红婚服的新娘羞答答出场,婚礼仪式正式开始。她在一些中年女性亲戚的簇拥下,一边缓慢绕着金桔树转圈,一边用古朴的渔家白话唱着“叹歌”。据悉,这是水上人家婚礼的重头戏,名叫“绕台围”。
唱完“绕台围”,又到了亲友对歌环节。新娘和亲友围坐在一起,远道而来的亲友把礼物送给新娘,同时用唱“叹歌”的形式,给新人送上美好祝福。新娘接过礼物后,也用“叹歌”向对方表达谢意。
最后,新娘在女方亲眷搀扶下,进入小船,等待男方乘船来接亲。接亲时,除了聘礼,两家人依然你来我往对唱“叹歌”,直到下午3时30分左右,新娘才最终牵手新郎双双把家还。
当天,从婚礼开始到迎亲结束,这场古朴传统的水上人家婚礼在缩减了部分流程后,依然持续了5个多小时。复杂的婚嫁仪式令从小就上岸生活、学习的新娘黄静也表示有点“吃不消”。她说,之所以用这种方式举行婚礼,主要是为了满足70多岁的老外婆心愿,她自己更希望举行穿婚纱礼服的西式婚礼。“今天传统婚礼主要请的父母这边的亲朋好友,明天我还会在酒店办一场西式婚礼,邀请我的朋友。”
记者注意到,黄静在唱“叹歌”的时候,不时朝手心瞄上几眼。原来她悄悄将自己要唱的歌词打了一份小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完全不会唱这种歌谣,只能请人将自己要唱的“叹歌”歌词先唱一遍,再录下来通过网络发给她,提前学了两三个月。一个月前,在福建工作的黄静提前向公司请假,说要回老家“排练”结婚流程,老板听她诉说原委后,很爽快地批了她的假。
除了黄静,她的弟弟也不会唱“叹歌”,在亲友唱“叹歌”程序中,只能由他人代唱。水上人家的各种传统习俗,在年轻的渔民后代中,开始慢慢淡化和失传。对此,南宁水上人家民俗研究者罗先生呼吁,水上人家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但其自身所特有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现在正慢慢地离我们而去。所以对这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和保护,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