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贾经纬)7月1日开始,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条的新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购物网站上推出的“代看望老人”收费服务引起坊间议论。不过,南宁有网店推出此项业务近一个月以来,成交记录为零。自治区老龄办提醒,实在没法自己去探望父母的,花钱找人看望不如托朋友看望,陌生人上门“服务”存在不少隐患。
南宁网店开张 成交记录为零
8月9日,网购达人朱女士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逛时,发现有商家推出了“代看望父母”的业务,朱女士感到疑惑,看望父母是关乎亲情的事,这都有人拿来做生意?
南国早报记者打开该大型购物网站进行搜索,发现南宁有两个商家提供这项服务。其中一家标价300元/次,另一家标价100元/次。在标价300元/次的店铺中,商家在“宝贝详情”里称,300元的费用包括1~2人上门代看父母,将父母状况写入探望报告,陪同聊天,把子女问候的照片视频播放给父母,为父母拍照片和视频,让子女直观了解父母状况。店主还写了几段关于照料老人的感言。记者电话联系到该店铺店主,对方称,因为这个业务刚开始不久,有些服务项目正在完善之中,300元/次的价格还可以商量。记者又了解了100元/次的店家服务内容,跟300元/次的大同小异。
南宁这两家网店上,浏览该业务的人次近百,但成交记录都是零。
如遇“关键时刻” 有人愿购服务
“收费去看望父母,要是上门的人素质低,父母也很烦的”。朱女士认为,根本不了解上门的人是什么样的,让个陌生人进父母家很危险。
“如果亲情都能商业化,一切都能用金钱来代替,那还有什么真情可言呢?”市民吴先生说,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如今却要用法律来约束,进而又被人当成“商机”,实际上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
住在南宁星湖路附近的老人蒙先生表示,一个陌生人进家来问候,彼此又没有什么感情,还得付钱给他,感觉很怪。
市民江先生则认为,如果网店的成交量和好评率高,可能会试着购买服务,在父母急需帮助时,去帮点忙,“比如排队挂号看病,代办一些手续,这些繁琐的事,父母跑来跑去会特别辛苦,给点跑腿费找人帮忙也是可以的”。
尽孝方式很多 最好别靠生人
距离远、没时间是许多在异地工作的子女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的主要原因。也有不少子女以另外一种形式解决了这种难题:接父母来自己所在城市度假;假期中把孩子送回老家陪父母……
对于“代看望老人”服务,自治区老龄办副主任梁业勇认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亲情无法用金钱取代,不过对于长期独处的老人来说,除了需要亲情,还渴望精神慰藉,“代看望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
骗老人购买医疗保健品的事件屡屡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推销人员会打亲情牌,给老人推销时,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久而久之,老人挡不住“亲情”的诱惑,就把钱拿出来买一堆没用的东西。梁业勇说,“代看望父母”的服务中,子女及其父母不清楚提供服务的人员的身份和素质,陌生人如果进入老人家中,再通过别的方式侵害老人利益,就很难控制。
目前,我区民政部门开通了12349公益热线电话。9日晚,记者拨打该号码,客服人员介绍,热线24小时都有人值班,可为老人免费提供咨询、聊天等服务,同时,还可帮联系相关人员上门开展各类家政服务。
自治区老龄办介绍,我区还有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慰问独居老人,子女在外地无法回家看望父母的,可托朋友或熟悉的志愿者定期前往看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