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王思思)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了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情况,多家乳制品企业的48个批次抽样不合格。这是国家2014年对国产奶粉实施了“生死大考”的换证审核后,首次大规模公布抽检结果。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风险较高的11批次中,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3批次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奶粉里为何会出现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从何而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表示,黄曲霉毒素作为一种霉菌毒素,是粮食在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产生霉菌的代谢产物,广泛存在。因其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在国家食品标准、饲料标准中都对此设置了严格的规定。黄曲霉毒素M1属于真菌毒素,是黄曲霉素B1在动物体内羟基化代谢产物,具有剧毒性和强致癌性,由于其可能诱发肝癌,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
“造成在乳制品中出现的原因大约有三种:奶牛吃了霉变的饲料,导致原奶出现了问题;生产过程中机器清洗不干净,出现了有机物霉变;产品生产完成后,包装不够紧密,漏气之后,与空气中的有机物结合,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乳业资深人士宋亮告诉记者,古城乳业采取的是湿法工艺,即使用生鲜乳而非大包粉直接加工成奶粉,因此判断出现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饲料霉变,导致原奶产生了问题。
是在奶粉中第一次出现吗?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广州市工商局抽检显示,湖南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山奶粉系列中5个批次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黄曲霉素M1含量超标,当时厂商立即召回了所有问题产品,并暂停生产全面整改。此前部分知名品牌的纯牛奶也曾出现过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问题。
专家介绍,普通消费者即便将牛奶煮沸,对消除黄曲霉毒素效果也不大。对于牛奶,迄今为止在工业上尚没有大规模有效的解毒方法,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预防奶牛食用染毒的饲料。
何计国向记者表示,黄曲霉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非常广泛,按污染的几率可以分为三等: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最易受污染,其次是棉籽、大米、小麦和大麦,大豆不易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我国,长江沿岸以及长江以南等高温高湿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动物性食品中也可能检出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动物在食用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以代谢形式出现在动物体内。
层层检测缘何仍有“漏网”?
实际上,2011年以来各大乳企加大了检测力度,黄曲霉毒素属于乳企必检项目,大企业更是批批必检,检测难度并不大。2014年以来,我国对国产乳业的监管也可谓“史上最严”,对每个乳企都重新审核发证,然而多个批次黄曲梅毒素M1超标的奶粉,为何仍“穿越”了多个关口呢?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需要追问的是两大问题:其一,企业是否真的做到了批批必检?是否因为人员、检测等成本,没有严格遵守相应规则,管理存在漏洞,存有侥幸心理?其二,企业对养殖户的饲料是否做到了统一管理?
“此次超标问题的出现,和奶价下行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宋亮说,在人工等成本高企、奶价却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养殖户的利润正在急剧下滑,不少地方都在倒奶杀牛,一些养殖户只要保证牛活着就行,自然会在饲料上“偷工减料”,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程度等方式减少奶牛的产奶量,降低损失。
一般养殖户在处理霉变饲料时往往是肉眼识别,大的霉块能识别出,小的霉块就有可能漏掉。“这相当于给监管部门敲了警钟,未来需要更加注意防范饲料和原奶的源头质量管控。”宋亮说。
业内人士指出,小牧场对自配饲料的质量安全缺乏管控手段。专家认为,未来对饲料的管理应该是专业化趋势。曹明是说:“乳制品的好坏不仅仅是下游的管理问题,更关键的是源头生鲜乳的好坏,乳企不能只顾一头,而应该是产业链的两头都兼顾起来。”
据新华社上海5月7日电
▶分析
“餐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布的最新一份“餐桌污染”情况报告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对婴幼儿奶粉抽查规模大、涉及面广、国产和进口奶粉均有涉及,表明国家对餐桌污染治理始终保持高压状态,“这是政府向消费者释放一个信息,我国正在努力提升婴幼儿奶粉的质量”。
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通报的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样检验情况,首次使用风险分级的概念:“较高风险”“一般风险”“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在业界看来,这样的表述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更科学的指引,可避免消费者不必要的担心。
记者从上述食药监局通报中看到,存在较高风险的共有11批次,其中3批次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5批次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2批次样品检出菌落总数超标,1批次样品检出硝酸盐超标;存在一般风险的12批次;另有21批次包装标签明示值不符,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事实上,此次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抽查情况,是我国这两年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大整顿的具体行动之一。去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行业发展、提振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举措和政策。其中,去年5月实施的“史上最严”生产许可证审核,使原有的133家企业中,淘汰了51家,只有82家获得通过,更进一步对行业进行规范;去年我国也加强了对洋奶粉的管制,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今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婴幼儿奶粉再次强调禁止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