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柳州>柳州文史地>正文

沙塘农都往事

A-A+2015年5月25日10:42南国今报评论

  在沙塘拐往江湾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几栋中西合璧式建筑。这几栋民国时期的老房子,是当年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据资料记载,鼎盛时期广西农事试验场有房屋50余栋。1944年柳州沦陷,被日军破坏40余栋。现存的是广西农事试验场办公楼、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学楼、美国专家住宅楼旧址等。七八十年前,这里曾是当年广西农村改革试验基地、广西农业科研中心和农业教育的摇篮,被称作“农都”。

  “农都”的形成

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学楼旧址。(吴爱玲 摄)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学楼旧址。(吴爱玲 摄)

  过去,距柳州不足20公里的沙塘贫穷、荒凉。1932年,伍廷飏在这里创建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后更名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沙塘开始热闹起来。这个戎马倥偬、四处征战的桂系干将对内战深感厌倦,在考察日本和半个中国后,他把梦想系在沙塘这片热土上。在这里,他投入全部的精力来实施他的农村改良计划,开垦区、办农场、育苗圃、修马路、建商店、兴教育,还从北流、容县、岑溪三县招募数百户垦民让无地之人迁入无人之地,沙塘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农村改良运动的蓬勃开展,广西农村试办区成为新桂系实行新政的一块招牌,政客、记者、学者、各种考察团纷至沓来,一时间沙塘声名鹊起。1935年末,伍廷飏调任浙江省建设厅长,1936年广西农事试验场接管并由大龙潭迁入试办区。

  广西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2万多亩,建有实验室、办公室、仓库、礼堂、宿舍、测候室、图书室、温室、机房、糖厂、畜舍等各类房舍,是一个设施较为完备的农业科研单位。抗战全面爆发后,广西是大后方,偏居一隅的沙塘竟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避风港。

  最先迁来的是广西大学农学院。1937年9月,广西大学农学院由梧州迁来广西农事试验场。学院设有农学、森林、畜牧兽医3个系,各系均设有研究室,教职员工及学生近400人,学院得以依托农事试验场较为完善的条件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广西农事试办区沙塘办事处。 (摘自《广西一览》)广西农事试办区沙塘办事处。 (摘自《广西一览》)

  随后,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农业部广西推广繁殖站也先后在沙塘成立,与广西农事试验场、广西大学农学院联合办公。

  由于战争疏散,国内一批农业科技精英汇集沙塘。仅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就多达14位。留美博士有马保之、周明、张信诚、黄瑞纶、黄亮、陆大京、汪振儒、严家显、郑庚、吴绍骙、唐有恒、李景均;留德博士孙仲逸;留日博士林刚。他们分别为农艺、土壤农化、林业、植保、园林、遗传学方面的专家。此外,在农试场从事科研工作的农业科技界知名人士还有:柳支英、童润之、邱式邦、范福仁、吴清泉、黄继芳、彭绍光、张国材、李酉开、金事、蒋书楠、周其明、邓励、肖辅、陶心治、翁德齐、吴如岐、汪厥明、鲁慕胜、吴耕民、程世抚等。

  农都领袖马保之

  如果说,广西农村试办区标志性人物是伍廷飏,那么广西农事试验场的代表人物则是马保之。

  马保之(1907~2004年),广西桂林人,著名的农学专家,1929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又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一年,1934年归国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1938年,马保之来到沙塘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主任、广西农事试验场场长。1945年秋,马到南京任中央农林部农业司司长和联合国救济总署中国分署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仍兼任广西农事试验场场长,他前后在沙塘生活工作将近10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极深厚的感情。他深知一个处在战争旋涡中的国家,农业的支持有多么重要!他尽自己一介书生之力,认真去做每一件事,努力去实现自己科学救国、农业救国的梦想。

  在马保之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广西农事试验场规模日渐完善,在原有的事务、农艺、园艺、病虫害及农化五个组的基础上新增设一个森林组;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和农林部广西省推广繁殖站的工作逐项开展,原在中央农业实验所进行的一些研究项目,如大规模水稻杂交育种、小麦抗病育种实验等课题也移交到沙塘继续进行。作为一个农学家,他深知只有将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于生产中,才能真正服务于中国农业。为了培养更多的农业中级人才,他从广西农事试验场划拨100亩苗圃地,创建了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还开办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进行初级人才的短期培训。

广西农事试验场专家住宅楼旧址(吴爱玲 摄)广西农事试验场专家住宅楼旧址(吴爱玲 摄)

  马保之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气力!除担任广西农试场场长、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主任外,他还是中央农林部西南区推广繁殖站主任、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广西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广西粮食增产督导团副总督导、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主任、沙塘小学校长、沙塘垦区主任。身兼8个职务的马博士只拿中农所广西工作站的一份工薪,其他职务都是义务担当,不取分文。

  受到马保之的感染,不少专家学者也都是身兼数职,既在广西大学农学院兼课,同时又主持广西农事试验场的重大研究课题,还负责给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学生讲课。

  克服困难搞科研

  农科人员克服经费紧缺、房舍简陋种种不利条件,上下一心,创造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水稻、甘蔗、玉米、小麦、花生、蔬菜、柑橘、烟草、油桐、土壤、肥料、绿肥、病虫害及其防治等方面的120余个课题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大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抗战期间后方规模最大、成绩卓著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机构所在地,沙塘也因此被誉为“战时农都”。

  据广西农学院副教授、广西农事试验场技士李酉开回忆,在沙塘工作的六七年间,是他一生中感到学术气氛最浓、救国之心最切、人际关系最密、物质生活最苦、精神生活最丰富多彩和愉快舒畅的时期。当时,沙塘有自己的学术期刊《广西农业》。这份由广西农事试验场与广西农学院联合创办的专业期刊,每年出6期,刊登本省及国内外的农业信息和农业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的农业新技术与新知识。当时国内农业科技期刊甚少,有者亦大都因战火而被迫停刊。《广西农业》虽无稿费(以10册同期杂志相赠),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都乐于在此刊发农业科技论文。此外,场内自办刊物《沙塘农讯》也因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深受全体工作人员喜爱。

  农科人员还成立了自己的学术团体“鸡鸣会”、“农业问题研讨会”,经常举行讲座、课题研讨等各种学术活动。

  造就一批高级农业人才

于1942年秋成立的西农合唱团,成员由广西大学农学院学生组成。(资料图片) 于1942年秋成立的西农合唱团,成员由广西大学农学院学生组成。(资料图片)

  农学院的学生创办的“西农剧社”,经常演出一些进步话剧。1942年秋,农事试验场成功邀请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到沙塘演出,马思聪先生演奏小提琴,其夫人王慕理女士作钢琴伴奏,演奏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留美学习音乐的马保之夫人兰乾碧女士还现场为大家献唱。沙塘观众能有这么高的音乐鉴赏力,这是马思聪没想到的。其实,他有所不知,在专家教授成堆的沙塘,不少人有很高的音乐水准,他们自发组成一个规模不小的合唱队,七八十个队员全部都是能看得懂五线谱,会用英文唱歌的,他们经常组织演出,也由此培养了一批合格的观众。之后,著名音乐家陆华柏也曾率乐队来沙塘公演交响乐。

  在这样一种奋发向上力量及浓郁的学术氛围的鼓舞熏陶下,沙塘造就了一批高级农业人才。最著名的要数20世纪80年代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农业部长何康、李崇道、黄达成,他们都是同在沙塘就着桐油灯苦读的广西大学农学院学子。更巧的是何康、李崇道还是同一宿舍的上下铺。

  一大批从沙塘走出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农业科研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邱式邦、沈善炯、陈焕镛、张肇骞、汪厥明等5人还成为中科院院士。

  1944年秋,日军大举进逼广西,沙塘农事试验机构、学校被迫疏散。8个月后,人们返回时,昔日一派生机的沙塘,已成为一片废墟,多年苦心经营的农业科研中心被侵略者摧毁破坏,只余下仅有的几栋楼房孤零零地立在这片原野上。战后,担任联合国救济总署中国分署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的马保之,竭力为沙塘的复兴争取资金和物资上援助,也曾聘请有关专家为重建沙塘进行规划设计,但沙塘终究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模样。(吴爱玲)

保存|打印|关闭

图文热点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