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了,我们的理财产品也不好卖了,之前大家抢着要,现在主要靠推销。”一名银行职工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5月份,央行宣布降息。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降息,也自去年11月以来第三次降息。央行补水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刺激居民股市投资热情升温,而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意愿随之降温。
银行营业厅是投资者金融服务需求的晴雨表,也是资金搬家的“集散地”,能反映当下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以及选择理财产品的偏向。日前,《第一财经日报》对多家银行进行走访了解到,尽管各银行都推出新的理财产品,但各银行理财产品办理区的客户并不多,偶尔有老年投资者询问收益率后便离开了。大多数投资者表示近期不买理财产品,存款不会存银行里,多投资基金和炒股。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5月9日至15日共有754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售,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累计发售70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7%,较上周下降0.03个百分点。在754款理财产品中仅有23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6%。其中,有14款产品来自城市商业银行,6款产品来自股份制银行,1款产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2款产品来自农村商业银行。
据了解,在去年上半年利率较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而股市和房市并不景气,投资者更青睐于固定收益理财产品。随着央行之后三次降息,股指一路飘红,银行理财产品的销量开始下滑,虽然收益率并未显著下浮,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开始减弱,并向股市倾斜。
基金颇受青睐
在中国银行营业网点,记者看到一名投资者正在为其父购买银行保险理财产品,该投资者表示,自降息以后,存款利息下降,理财产品利息不高,一般在4个点左右,而银行保险期限5~15年,属于中短期保险,利息较恒定。所以一部分存款买基金,一部分给家人买保险,但大部分都投入股市,这才是理财规划。
当存款利率下降,保险的收入相较去年增多,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4月份开始,中国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每月稳定上升,但相较基金的火热与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短期投资并不吃香。据一名银行职工透露,银保的销售并不理想,销量一直在下降。
该职工表示,股市现在这么繁荣,很多人不仅把存款拿去炒股,更融资炒股。在今年首次降息时理财产品的销量便有所下滑,二次降息后更不好卖了,销量均下滑20%左右。连来银行的人都少了。“央行降息了,我们的理财产品也不好卖了,之前大家抢着要,现在主要靠推销。”
“太太团”转战股市
据了解,各大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理财产品办理的客户中,中年女性占七成。回顾历史,有一群被称为“渡边太太”的“日本大妈”叱咤日本金融市场,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一群大妈,掌管家中财政大权,虽大部分是离职、退休的家庭主妇,却对金融市场投资具有敏锐嗅觉。
多数太太表示正在炒股,股市好了就要抓住机会。“买基金我更相信自己炒股,现在股市又这么好。银行利息下降,钱存在银行都贬值了,理财产品虽然比银行利息高一点,但毕竟是小钱,只有在股市不好的时候,才会买点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我身边的朋友都在炒股了。”一位中年太太说。
目前股市持续走高,不少银行存款正在搬家。钟情理财的太太们有钱任性了起来,豪气冲天挟资本杀入股市,银行理财产品势必被冷落。但市场是轮动性的,当股市低迷时,便是太太们回心转意的时候,理财产品将再次获宠。
也有保守稳健派的太太在别人贪婪时保持恐惧,称一直买某银行期限3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降息后收益相差不多,所以目前还是一部分买理财产品,一部分存款,另一部分进行其他投资。“这样不太会有问题,除非银行倒闭。”
这支由家庭妇女组成的“太太理财团”前赴后继扑向股市与基金,却容易忽略高收益伴随的高风险,可能令投资血本无归。金价大涨后炒黄金,金价暴跌;2007年股市大涨,大批新股民蜂拥而至,股市熊了8年。即便目前股市一路上扬,也需要理性进行资产配置。
信达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王小军分析,降息之下,债权类产品吸引力不够。不建议把全部资产投到股市里,要进行资产配置。在整体环境有利于权益类产品时,股市、基金配置增加。反之可以加大债权类产品,如银行理财、P2P等产品。银行理财是存款的替代,在将来利率市场化推行下,货币供应不理想,银行揽存的压力将更大。而这种现象仍将持续。(双名 林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