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端午,上古的夏至之日,颛顼及殷商古历中尝黍之日的新年,龙图腾传人的祭祀之日,三闾大夫屈原愤而投江的纪念日。
这就是端午节。在越来越注重回归中华传统的今天,端午节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早在汉晋之际,人们就把凭吊屈原与端午节结合起来,并开展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挂香囊等活动,更加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传统——千年中华的风格
浓浓的粽味飘,淡淡的菖蒲香。涓涓的雄黄酒,咚咚的鼓声响。
作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在时代地变迁中演绎着相似而又不相同的故事。
曾经,端午节是一种亲情的传递,粽子、菖蒲、雄黄酒、龙舟,就是老柳州人端午节最深刻的记忆。
百岁高龄、家住柳江县拉堡镇的李桂召可算是十足的老柳州了。在她的印象中,上世纪60、70年代端午节的节日气氛,远比现在浓厚,也温情得多。
“我们那个时代,端午节和春节、中秋节等其他传统节日一样,被大家看作是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李桂召说,端午节吃粽子被认为是获得祝福的重要方式,因此很多家庭都喜欢包粽子吃。提前一个星期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到了端午节的当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边聊家常边包粽子。孩子们眼巴巴地守着厨房,等第一锅粽子出锅后抢第一个解馋。
“端午节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长们烹制的美味大餐。”阳光100社区的喻军英说, 上世纪80年代的端午节,从各处赶回家的外嫁女儿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制作美食大餐,而男人们将艾草、菖蒲挂在家门口,还要将用沙姜、八角、雄黄等材料炮制的“辟邪酒”洒在家里各处。孩子们在食用大餐之前必须用艾草、菖蒲烧的水洗澡。等到傍晚时分,全家老小就开始享用“大餐”了。
市民俗专家陈铁生表示,在柳州,改革开放前是端午节的“鼎盛时期”。吃粽子、挂菖蒲、做雄黄酒、划龙舟这些传统项目都传承得比较好。尤其是划龙舟,更是家家户户喜爱的传统节目,“很多居委会和村屯都有龙舟队。端午节时期,各个村屯之间就会相互开展各类友谊赛,队员们白天工作晚上训练,比赛时河岸两旁挤满加油助威的群众。”陈铁生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删繁就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很多传统的端午节习俗逐渐消失。
传承——社会各界不懈的努力
“端午节,在我们家就是聚餐,还能吃到粽子。”6月18日,在我市文庙,4岁的林月玲这样告诉记者。
端午节,如今真的只剩下“粽子”了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文化的开放与国际交流的扩大,有些年轻人对传统的风俗逐渐忘却。反观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被商家炒作的西方节日,却被不少年轻人所接受。
自2008年起,端午节与清明节、中秋节一起,成为中国人的法定节假日。这为端午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从那时开始,我市每年都会在端午时节举行一些传统活动,包括划龙舟、游园等,很多社区还自发组织居民一起包粽子,送给社区内的困难人员,以此唤醒人们心中的端午情结,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家住鱼峰区南山社区60岁的李阿姨告诉记者,每年端午节她都会与家人一起去看龙舟,一起在家门前挂菖蒲,一起祭祀先人。她说:“我们中国的传统,前辈不说,后辈就不会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坚持传统要从自己做起。”
今年,柳州市文庙就将举办“端午记忆”——(2015乙未年)端午节屈原祭祀暨爱国宣传教育活动,端午节传统的射五毒、挂彩蛋、投壶、点雄黄等活动也将再次来到市民的身边。我市文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庙举行这样的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他说:“我们的节日不仅需要放假,还需要重建,需要传统的衔接和文化的启迪。离开了传统的风俗活动,抽掉了端午节应有的文化内涵,节日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他们想通过开展传统节日祭祀活动,让广大市民在重温端午祭祀礼仪,感受传统习俗的同时,切身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日报记者 练冰 廖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