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通讯员 容科彪)阳朔,作为广西乃至中国的旅游大县,在创建特色旅游名县活动中名列前茅。上天赐予了阳朔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但有了好的资源,还要做出特色,否则就没有生命力。阳朔,正是抓住了自己的“特色”旅游,成就了今天特色旅游名县的地位。
重文化,“年味旅游”成时尚
“阳朔山水甲桂林”,好的山水有了,特色如何发挥,这是关键。这些年,阳朔一直在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的有效融合,培育特色旅游品牌,让自然风光有了文化的内涵。
漓江、西街、遇龙河等景点是阳朔的旅游名片。西街,被誉为“地球村”,是休闲者的天堂,为让西街成为阳朔旅游鲜明的符号和中国旅游著名的“商标”,每年,阳朔都进行别出心裁的创新。
2012年春节,阳朔以“邀请中外游客到阳朔过大年”为主线,展示年俗文化,在西街摆开万碗元宵宴,以万条谜语、万盏花灯、万碗汤圆、万束焰火与四海宾朋同庆佳节,让外国游客学做中国汤圆,用筷子夹花生。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当年的春节黄金周,在阳朔留宿的人次超过10万。这年起,“到桂林过大年”成为阳朔旅游新品牌。
“我们想利用特色浓郁的节庆活动,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打造阳朔旅游的新品牌。”县旅游局负责人说,每年主办者都想方设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升影响力。如今,“年味旅游”越来越成为时尚。“如何更深层次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利用更丰富更生动的形式,把我们现有的活动和品牌打造得更好,是我们目前正在思考的问题。”
重乡土味,乡村成旅游“主战场”
阳朔县的朝龙村,有一家荷兰饭店,低矮陈旧,泥巴房子,被水泥楼房包围着。
然而,周游了30多个国家的荷兰人阿卡,看后如获至宝,觉得这才是当地的特色。
听说居民要扒掉这些房子,建新楼或外搬,阿卡马上以低廉的价格将其租下来修缮:屋外种上花草,屋内则用一些蓑衣、风车之类进行装饰,使之古朴自然,保留浓郁的中国气息;再添加现代特色设备,提供西餐和当地菜,建DVD室、啤酒花园、图书室及木质茶室等。经过修缮,泥房摇身一变,成了特色鲜明的乡间旅店,颇受欢迎,住宿价远高于县城一般客房。
在杨家村,由22间泥砖房改建而成的云庐精品酒店,带客厅的套房每天1817元,大床房每天1417元,双床房每天1472元,单人房每天782元。这个价,就是在桂林也比一些四星五星级酒店高!
目前,阳朔共有十里画廊、百里新村、千亩茶园、万顷金橘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乡村旅游观光点28个,乡村观光采摘园点130多个,形成了一批颇具个性的乡村旅游品牌。全县仅农家餐馆就有700多家,农家旅馆500多家、床位8000多张,从事乡村旅游工作人员8万多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7万多人。1400余平方公里的广袤乡村正成为阳朔旅游的主战场。
重国际化,“地球村”令人叹服
荷兰的卡斯特与妻子,在阳朔镇矮山门村办起格格树旅店;韩国的金亮焕,在兴坪镇开办了小商品店;南非的建筑师Ian Hamlinton在白沙镇办起了“秘密花园”客栈……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阳朔,融入了当地生活。”县旅游局唐爱华说,至今,已有1120对跨国夫妻情定阳朔。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公司入驻阳朔。”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引进了新加坡设计管理的悦榕庄、瑞盛项目和印尼大马集团设计的香樟华苹,大大提升了阳朔旅游的国际品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多名境外人员在此经营餐饮、酒店、学校、攀岩等项目。
如今,阳朔已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地球村”,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欣然题词:“阳朔,旅游元素完美胜地,山水人文和谐典范。”阳朔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全球旅游观测点。
重生态,入选全球旅游最佳目的地
发展旅游需要所在地群众的参与,否则将举步维艰。
“把政绩写在青山绿水间。”这些年来,阳朔在发展旅游业中,注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施了一系列漓江生态保护工程,助力旅游生态化。
投入10多亿元实施漓江“四化”工程、生态护岸工程、民居风貌改造工程、源头治污免疫工程、沿岸扶贫工程、沿岸民居旅游富民工程“六大工程”,着力营造“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美丽漓江,积极探索建立“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使沿江沿河近4万农民受益,极大地调动了地方群众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生态工程的实施,让阳朔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崛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左右,空气质量达标率超90%,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阳朔最具特色的标志。今年4月份,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TripAdvisor揭晓“2015旅行者之选——— 全球最佳目的地”榜单,阳朔位列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