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时尚 >娱乐快报>正文

《印象·刘三姐》十年:当地农民演成大牌

A-A+2013年12月5日11:18中国新闻网评论

  中新社桂林12月4日电(作者 杨陈 赵琳露 聂梦娴)1.654平方公里水域,12座背景山峰,600余名演员。每当夜幕降临,张艺谋任总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便在全世界最大的天然剧场——广西桂林阳朔漓江上演。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图为2011年7月1日晚《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资料照片(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图为2011年7月1日晚《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资料照片(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与其他演出专业演员唱主角不同,在《印象·刘三姐》中有占1/3比例的200余名的演员都是来自周边5个自然村的普通农民。近日,在该演出进入第十个年头之际,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这群特殊的演员。

  “尊敬的客人,你们好!我叫徐全发,是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人,我是打渔的,我家养了六只鱼鹰,每天晚上我都要和鱼鹰一起打渔,点起油灯,大家都叫它漓江渔火……”

  今年52岁的徐全发从2003年国庆《印象·刘三姐》第一场试演起就担任了报幕员的工作。一段简单而质朴的台词,一说就是十个年头、4000多场。或许是“日久生情”,徐全发觉得这段话说再多遍也不腻:“每次站上舞台看着台下的观众,就好像家里来了新客人一样。客人来了,欢迎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累?”

  打渔、牵牛、撑竹筏、唱山歌……十年里,农民演员们把生活中的劳作场景搬上了舞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万名游客献上了演出,其中不乏各国政要,票房收入约10亿元人民币,徐全发与他的乡亲们俨然已成为“大牌”演员。

  看着台下的观众由少到多,由刚开始一周两三场到现在每晚必演,徐全发见证了《印象·刘三姐》“大家庭”变化的同时,自己的小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就靠在漓江打渔、做些竹筏生意为生,一家十口人年收入还不到一万元。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们还要上学,日子真是太难了。”回想当年吃过的苦,徐全发一度哽咽。

  2003年,《印象·刘三姐》演出落户阳朔,原本只是筏工的徐全发有了一个新身份:演员。

  在阳朔镇木山村的一条小巷子里,眼前一座黄土瓦房就是徐全发的旧家,如今已是大门紧锁,一家人搬到了离“剧场”更近的田家河村。崭新的三层小洋房,房前院内还停着一辆面包车,屋后便是徐家的果林,不远处还有一大片新承包的鱼塘。徐全发说:“现在靠着当演员以及家人搞旅游的收入,再加上种果养鱼赚的钱,一年全家收入差不多有三四十万(元),这跟以前的日子比,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印象”来了,游客多了,村子“火”了。在“剧场”周围的5个自然村里,原本破旧的古民居逐渐被一幢幢宽敞的楼房取代,家庭式小客栈、农家乐比比皆是,摩托车成了基本配备,小轿车、旅游大巴车也不再是新奇事物。

  徐桥信是《印象·刘三姐》放牛组的演员,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在帮一家旅馆做水泥工,他笑称这是在赚零花钱。“以前在家放牛是为了犁田,现在放牛是为了演出,每个月1400多元工资。现在就连牛也成‘专职演员’,不再犁田了。”

  如今,“白天种地干活搞旅游,晚上登台亮相当演员”已成为“剧场”周边村民们的常态。“以前年轻人个个都往外跑,去城市里打工,现在大家都愿意回来。毕竟日子好了,还是在家更舒服。”阳朔县木山村村民、《印象·刘三姐》农民演员徐云喜如是说。

  在《印象·刘三姐》的带动下,阳朔的农民既是演员,又是饭店旅馆的老板,也有可能是导游、司机。集两三个身份于一身的农民们开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