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其实我并没有从大家的视线里偷偷跑开,我还是在生活!”是的,我们常说,周迅很会表演,很会搭配,很适合上镜……但我们常常忘了,其实她也很会生活!接地气儿和美得不像话,完全可以在周公子的体系中共存。
★心的旅行,新的旅程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早春。极寒的天气已经不是第一个年头出现了。人们包裹在厚厚的冬装里,仿佛被冻住了一般。
一杯浓郁的热咖啡有时也无法唤醒每个人的激情。就在斯德哥尔摩酒店的窗口,一个小小的、灵动的身影,披着一件简单的外套,目光凝视着窗户对面的港口:“彩色的船只浮在薄冰上头,桅杆上的旗子被风吹得紧绷,雪花一点点快速飞过,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特别宁静,不知该怎么形容。”你大概想不到,说这句话的人是周迅。在我们已经拥有的视野里,这个中国最著名的女明星,通常是通过难以言传的表演来征服别人的:在银幕中,她有一种飘忽不定的魅力,几乎是转瞬即逝的光彩。但是,我们很少见过,她是怎么表达的——我是说用语言或者文字。
文字是一种典雅的艺术。如果你愿意从心出发,从内在表达的话。让我们想象一下,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不同。后者显然无论从字句或者修辞甚至语气上都更加委婉、优美、极富艺术性。或者就算它不愿去用修辞,也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美感。这么说也许夸张了一些。不过,周迅的描述的确让一切更有意味了。在北欧的冰天雪地里,她凝视这纷飞的、六瓣的洁白雪花,并和窗外的风景、窗内自我的心情结合起来,所说出来的话,所表达出的韵味,已经超出了直白的只是说话的范围。
她深入了瑞典的角落。像一个好奇的旅行家那样,没有观光客的“到此一游”的盖印章态度,也没有“非做什么不可”的焦虑感,她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来做什么:接近这里的人们,观察他们如何和自然最和谐地融入。她来到一家设计商店,仔细地观看着: “设计商店里的产品,像是面料、家具、小杂货,也是充满自然的气息,花草虫鱼,蓝蓝绿绿!”她带着从心出发的态度,走进了这样一次崭新的旅程。
很奇特。在许多明星纷纷成立工作室、独立规划和发展自我,塑造自我品牌时,周迅在做的虽然是同样一件事,却仿佛更加随性和安静。在整个工作室里,她并不负责组织规划或者项目管理,只负责创意:譬如她想做做和心灵有关的事,很艺术的事,有趣好玩的事,然后整个团队就据此而转动了——这次瑞典的环保之旅,也是源自于此!
放眼四望。当很多人还在为了成功、关注或者机会像机械战士一样拼搏着,她的脚步却越来越有一种英式的优雅和随性。“我没有特别往什么方向走,就是顺其自然地往前,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某些时候留点空白给未来,或许会有意外的风景出现。”面对我们的提问,她的回答,依旧淡然。
那就是周迅为什么显得那么艺术性的缘由。
★你有责任让自己保持“干净”
“我觉得演员是有责任保持天真和干净的。你要给这么多的人看到你演的角色,你有责任让你自己干净。”周迅曾经在一次面对媒体时这么说。
采访过她的人通常都会记住她的标准姿态,如果可以在一个相对私密的情况下面对面的话——她的坐姿通常像个少女,抱着膝盖,翘起脚丫,然后,若有若无地回答你的提问。她会用毫无惊慌的眼神看着你,像看着一个老朋友。
天秤座的周迅,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人,却总给我们变幻莫测的观感。
★“简单,也是一种能量。”她随口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身为曾荣获“地球卫士”称号的联合国环保亲善大使,周迅的简单和执著,凝结在每一个环保的断片中。譬如这次去瑞典学习的环保设计之旅,她就会很自然地乘坐地铁,去瑞典人家做客后,还会自觉洗碗。她将这次旅行变成了一个5分钟的微纪录片,在每一个点滴里,向大家展示着每一站的所见所闻,也自然轻松地展现着自己的倾向。
周迅传递的依旧是简单、环保、自然、善良的态度。潘基文在看完这个片子后,表示,“虽然没有特效,没有功夫,但仍看得心潮澎湃。”一直努力地做慈善、环保,身体力行,周迅抱持的,是最简单和积极的态度。尽管很多媒体曾经问她,也许你现在的作为,对地球的面貌,或者对人类巨大的破坏力,真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她每次的回答,都是同样的坚定。譬如,“不管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大家只要去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且真的去做,就有希望实现。”“我一直都是个很幸运的人,受到大家的爱护,也这么一步步地走了下来。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希望的,是自己始终保有一直以来的那颗心,尽力做到善与好。”她说。
很多年前,周迅就在从事慈善和环保方面的事。但她那时的作为,是静谧而隐私的。直到有一天她被人提点,你既然有个有影响力的身份,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做这件简单的事,又能感染更多人?“确实,那时我才知道,我不能将能力浪费掉。如果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可能我也就停在那儿了,可是我现在有这样一个能力,做这些事情我觉得是应该的,就应该这么一直做下去。”做怎样的明星?
但无论周迅的未来怎样多元,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依然会延续和演员这个职业的深厚缘分。
尽管在少女时期,她并没有做过成为影视明星的梦。在她的记忆里,“这个行业离我很远,我对它的制作过程一无所知,从没想过当演员。”作为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女演员,周迅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去拍戏后就觉得太好玩了,去片场就像探险。既好玩又有收入,我觉得很好。”她说。
第一次进入剧组,周迅还是个小少女。史蜀君导演的《小娇妻》大胆起用了周迅。当时的天气非常炎热,周迅获得了人生中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被绑在大卡车上,演骑摩托车,在上海转悠。“我记得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个要摔跤的镜头,而且要把鞋子摔到锅里,哇,我记得好像摔了三十多次,摔得全身青肿。”回忆这些的时候,周迅的眼睛里飘出的不是忆苦思甜,而是兴奋的激情和艺术感官张开的那种交错。比较演员这众所周知的身份,也许认为周迅是艺术家比较合适。她将艺术变成了生活方式。
曾经,一位摄影师计划在丛林中拍摄周迅。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尽量营造人物的模糊与失焦,让情境凸显。也就是说,在这组照片中,周迅将扮演一个没有那么有辨识度的角色:她很有可能被拍下来只是头发的一角或者整个背影。她和丛林的神秘、葱郁感是要融为一体的。摄影师没有想到的是,周迅不仅认真地考虑了他的提议,还很快地答应了他。摄影师几乎要诧异了:没有哪个明星愿意费尽心力被拍摄而几乎不被认出来的。
“没关系,我愿意试试。这很有趣。”这是周迅的回答。
拍摄那天,据说周迅也是这样富于激情和冒险精神——她在草丛中跌跌撞撞地绊了一跤,就在人们惊呼着前去搀扶照顾时,她却没事儿人一样迅速地站起来,哈哈大笑,然后继续拽着裙子飞奔。对她来说,拍摄的苦、累、危险根本不算什么。过程的有趣和创造那才是重要的,或者是更自然而接近心灵的。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明星:尽管中国的明星制度越发专业,竞争愈发残酷,周迅依然以不变应对万变。
她放肆、自由、性感而妩媚,超然物外,也突破了关于她的面貌、身体、身份的“正确”的固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