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27日电(记者熊红明 华晔迪)27日上午,北部湾畔的防城港风平浪静。越南籍货轮“海龙27”号静静地停靠在防城港码头的8号泊位,等待船上的2000吨豆粕装载完毕,它将驶回越南海防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如今的防城港已经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中国西部第一的亿吨大港,面向东盟的国际航运枢纽和港口物流中心。
“防城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距离东南亚最近的港口,自古以来在中国与东盟的航运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在防城港海边潭蓬村出生长大的港城人,防城港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佰升对防城港古代海运历史的研究灵感来自距离他家祖宅不远的潭蓬古运河。
潭蓬古运河长约2公里,东西走向,是我国少有的海上古运河。在古运河的石壁上,仍然保留着“咸通九年三月七日”等古代石刻。记者走进潭蓬古运河,这里早在1981年就成为广西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绿树掩映下,人工开凿的古运河峭壁陡立,记载运河历史的古代石刻文字依然清晰如初。
“相关文献记载,潭蓬古运河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开始开凿,直到公元860年(即唐咸通九年),才由安南节度使高骈募工凿通。”杨佰升说,运河投入使用后,来往船只可绕过江山半岛,不但缩短了15公里的航程,还避开了江山半岛南端白龙尾的滔天恶浪。
防城港的白龙尾在当地渔民眼中,是令人生畏的海域。这里巨浪起伏,暗流汹涌,人们用“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来形容这里的水文环境。在白龙尾附近的海滩上,人们常会在涨潮大浪过后,捡拾到印有青蓝花纹的的古代瓷碗、磁盘碎片。
“这些瓷片经过鉴定有的是唐宋时期的,烧制工艺来自中原。”杨佰升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唐宋以前的航海,受到造船工艺、航海技术和后勤补给的限制,满载丝绸、瓷器的船只只能在距离海岸不远的水域沿岸航行,“白龙尾的巨浪和暗流常令船只倾覆,这也就是唐代为何要修凿潭蓬运河的原因,而偶尔从海底现身的瓷片则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留给了后人”。
“防城港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港口城市,我们将通过加快港口建设和产业聚集,通过改革创新,探索沿边开放开发新模式和新经验,海陆并举融入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防城港市委书记金湘军介绍,2013年,防城港已建成泊位121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3个,年吞吐量达到1.06亿吨,“我们以建设5亿吨大港为目标,全面启动了区域性国际枢纽城市和沿边开放门户的战略规划,积极构建中国联接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海陆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