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绽放独特“那”魅力
- 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绽放独特“那”魅力
- 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绽放独特“那”魅力
- 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绽放独特“那”魅力
- 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绽放独特“那”魅力
- 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绽放独特“那”魅力
5月6日适逢农历四月初八,一年一度的广西隆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在那桐镇隆举行,独具特色的壮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区内外1万多名游客前往观摩,不少民俗专家还到现场采访,一起感受壮乡浓浓“那”滋味。
隆安是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那”文化内涵最深厚、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壮族“那”文化的圣地,素有“隆安粮仓”之称的那桐镇,其“四月八”农具节原名为浴佛节,是南宁市隆安县“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骆越人在水稻插秧农事活动结束后,举行洗梨耙收存的祭祀仪式,祈求农业祖神赐予丰收,后来逐渐演变成过农具节的习俗。
今年的农具节以“多彩那文化 魅力四月八”为主题,农具节期间,来自本地的和周边县市的民众将各种农具摆满了那桐街的集市、街头巷尾甚至公路两旁,有扁担、泥箕、箩筐、锄头、铲子、斧头、镰刀、柴刀、犁、耙、木车、水车、脚踏脱谷机、牛轭等等,也有许多经过革新改良的现代农具:小铁牛、插秧机、电动打谷机、水稻收割机、割蔗机、榨油机等,还有一些古老器具。当地民众认为,在举行感恩祈福的节日里添置农具,会给来年的生产带来好运,因此纷纷在农具节选购各种农具。
据隆安县文体局局长梁毅介绍,那桐壮族农具节源于富于壮族古老的敬牛习俗,形成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该节以壮族稻作文化为依托,以农具展销等商贸文化为载体,以民间信仰为内核,较好地融入了具有民间性质的佛道文化、传统戏剧和歌谣文化,体现了壮、汉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特色浓郁,活动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既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商贸交易的平台,更为壮、汉人民的情感交流、文化互动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空间,对于推动文化传承、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