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卢冬琳/文 苏华/图)11月26日,阳光温暖地照射在防城港市东面的光坡镇红沙村一片小山头上。虽然已经过了白鹭停留的日子,但97岁的黄枢余老人仍然习惯性地拄着拐杖,到屋后的山林里走一走,看看有没有落单白鹭的身影。与此同时,防城港市西面的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里,85岁的陈子成老人也走在海防林里,干着与黄枢余同样的事。两位耄耋老人数十载各自镇守在防城港的东西两侧,救护受伤白鹭、阻止掏鸟蛋者,分别为白鹭建立了两个安全的“迁徙之家”。
- 85岁的陈子成老人在家里搭棚,坚持数十载救护受伤白鹭。
- 97岁的黄枢余老人拄着拐杖,到屋后的山林里护鸟。
“相识” 寂寞山居喜迎吉祥白鹭
虽然已年近百岁,但是黄枢余仍然思维清晰,耳聪目明。他告诉南国早报记者,1946年,他带着爱人来到红沙村湾潭屯东面的这座小山下建房。当时方圆一公里范围内就他们一户人家,房子四周被小山包围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免让人感觉有些凄凉”。
1960年,有几只白鹭飞到了黄枢余家后面的小山上栖息,夫妻俩甚是欢喜。在他们看来,全身雪白的白鹭是吉祥之物,于是就到海边捞来鱼虾,倒在家门前供白鹭食用。那一年,因为有了白鹭的陪伴,他们孤寂的生活多了一些欢乐。
那一年10月,白鹭走后,黄枢余一家陷入了无尽的思念,盼着来年春暖花开时,白鹭再来与他们作伴。
果然,黄家对白鹭的热情招待吸引了白鹭再次到访。次年,白鹭不仅来了,而且数量还增加了不少。一家人开心不已,赶紧找来鱼虾接待白鹭们。出于对这里环境的信任,后来来到黄家的白鹭越来越多,如今稳定地保持在每年近万只。屋后那座不知名的小山,也被人冠名“白鹭山”。
“相恋” 一家四代坚持接力护鸟
白鹭很敏感,如果感觉到这片区域不再安全,次年就不会再到此地栖息。为了给予白鹭实实在在的安全感,黄家人义务做起了护鸟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鸟、掏鸟蛋之风在当地盛行。每年2月到10月之间,黄枢余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后山那几千只白鹭的安全。一有空闲,他就走进山林里巡查,发现可疑人员,立即劝其离开。“即便对方手拿气枪,我也绝对不会退缩。”他说。由于黄家长年护鸟,在村子里出了名,所以大家都很服黄枢余。
后山的七八十亩山林是村里分给黄家的荒山自留地,原本可以砍树卖钱。可是为了给白鹭一片栖身之地,山上的树一棵都没砍过,黄家还每年掏钱补种树木。屋前那片小鱼塘也被专门用于喂养小鱼小虾,供白鹭觅食。
12年前,黄枢余的爱人去世了,黄枢余随着年龄增长也逐渐行动不便。不过,夫妻俩的言传身教早已感染了3个儿子和媳妇乃至孙女、曾孙。他们接过了护鸟的“接力棒”,白鹭到来的季节里,每日轮流巡山就是这些晚辈们不可缺少的工作。大儿子黄积林说:“护鸟是我们黄家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只要我们住在这里,这里就是白鹭最安全的栖息地。”
离开黄家,记者专程到附近的沿海滩涂转了一圈。虽说11月底已经过了白鹭在防城港停留的时间,可是漫步在滩涂、虾塘边,仍然可以见到成群结队的白鹭及其他候鸟在此觅食。人走过时,鸟儿自顾自悠闲地漫步着,没有那种易受惊吓,振翅逃飞的景象。可见,黄家人几十载与鸟和谐相处,已经让这里成为候鸟不愿离去的天堂。
“相依” 白鹭不忍离去长留家中
陈家与黄家相隔五六十公里,白鹭也同样是陈子成家里的常客。陈子成记得,在他32岁那年,家门前的树上飞来了4对白鹭。陈子成就捕来鱼虾喂它们。刚开始,陈子成只是把白鹭当作宠物喂养,但这一喂,引来了上万只白鹭。每到迁徙季节,陈子成家附近的树木就被白鹭“妆点”得一片雪白。如今的陈子成就像一个白鹭习性专家,谈起白鹭头头是道。
陈子成的家离海边很近,因此每逢台风来袭,栖息在此的白鹭都会经历一次生死考验。于是,他便在村里的土地上不停地种植海边特有的木麻黄树,50多年来共增种了约30亩。这些树不仅为白鹭挡住大风,还增加白鹭的落脚点。“种树还不够,还是有些弱小的白鹭会被风雨打落下来,所以早晚都得出去巡逻,把受伤的白鹭捡回来喂养。”他说。
去年台风来袭,树林里跌落了七八十只受伤的白鹭。陈子成叫上老伴和子女,一只只全捡回了家。腿折了的,他就把白鹭抱在怀里,如母亲哺乳一般,将鱼虾送进它嘴里。通过精心照料,这些白鹭都一一好转,健康飞离。然而有一只却不忍离去,在陈家长住了起来。11月26日,记者在陈家的院子里见到了这只正在散步的白鹭,陈子成一召唤,它就扑棱着翅膀飞进专门为它搭建的笼子里,享受起陈子成为它准备的美味鱼虾。陈子成笑着说:“它觉得走了我会想它,所以不忍心走。”
陈子成现在住在儿女的房子里,但是为了方便护鸟,他没有将之前4对白鹭光临的祖屋拆掉或是卖掉。每到白鹭回来的季节,他就一个人搬进祖屋里,每天在树林间穿梭。他说:“如果房子里没有人,白鹭会感觉不安全,它们就不会再来这片区域了,所以我要守着它们,跟它们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