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热点>正文

全国爱耳日:关注悄悄“偷走”听力的习惯

A-A+2014年3月3日01:13南国早报评论

  南国早报讯(记者 张若凡)自己掏耳朵、长时间煲电话粥……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鼻咽喉科的医生说,这些习惯会悄悄“偷走”我们的听力。

  耳屎没必要掏

  除了药物伤害、病毒感染等原因损伤听力,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让听力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瞿申红博士介绍,掏耳朵这个不起眼的小习惯,就有可能影响听力,尤其是儿童。

  “家长给孩子掏耳朵的工具各式各样。”瞿申红说,火柴杆、发卡、手指甲……家长用这些东西在孩子耳朵里掏挖,稍有疏忽就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对耳朵起到保护的作用,比如保护外耳道的皮肤,防止昆虫等异物进入等,如果全部掏掉,外耳道就失去了保护,细菌趁虚而入,容易导致感染,进而影响听力。因此,从医学角度看,耳屎没有必要掏。80%的人耳朵里的耳屎是干性的,随着咀嚼等动作会自己掉出来,有自洁功能。

  此外,掏耳朵容易刺激耳道内丰富的迷走神经。瞿申红曾接诊过一个病人,身高超过1.9米,看起来高大威猛,可是一给他掏耳朵,马上晕倒在地。对于这类人,耳朵的迷走神经反射特别强,更不能掏。

  医生建议,只要“耵聍”没有凝结到影响听力的程度,就不要掏。若确实堵塞了外耳道,可到医院由医生帮助清除。

  长时间打手机损听力

  现代都市人手机不离身,有人一打起手机来就是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打电话的时候则连上耳塞听音乐看视频。一部手机让耳朵“亚历山大”。

  瞿申红说,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会对内耳听觉感官的神经末梢造成不良刺激,是损伤听力的一个原因。

  美国耳鼻喉学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研究人员将100名年龄为18至25岁的手机使用者,与50名不使用手机者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前一组人更加不易听清某些词汇。

  研究显示,连续4年以上每天接听手机至少1小时的人,辨别声音更加困难,其中右耳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大部分人接听手机时使用右耳。

  感冒也会“偷走”听力

  比起成人,儿童的听力更易受损,其中一个原因常被很多家长忽视——感冒。

  瞿申红说,小孩的感冒常常伴随着扁桃体发炎,扁桃体肿起来,就会将一条重要管道堵住。这条管道叫咽鼓管,是连接耳朵和鼻子的通道。耳朵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咽鼓管的功能。

  肿起来的扁桃体堵住咽鼓管的一端,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如果孩子反复感冒,反复扁桃体发炎,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咽鼓管功能障碍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因为这种中耳炎耳痛不明显,听力的损失也不会特别大,所以不容易察觉。常常是家长发现孩子看电视时总把声音调得特别大,怀疑孩子的耳朵有问题,带到医院检查才发现。

  瞿申红提醒,对于反复扁桃体发炎的孩子,家长最好带到耳鼻喉专科进行检查。

  【支招】几个简单动作可锻炼咽鼓管

  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在嘴里鼓气,气就通过咽鼓管往耳朵里跑。常做这个动作,有利于锻炼咽鼓管的功能。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