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 1月26日下午,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公安分局查处了违法经营“问题叉烧”的8家桂林石户米粉店。2月8日,兴宁警方再度从桂林石户米粉双拥路总店带回6人进行调查。在此之前,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警方已陆续对包括该店主要负责人徐某在内的12名涉案人员依法刑事拘留。
知名连锁粉店与黑作坊联手,制造了令舆论震惊的“叉烧门”事件。更刺痛公众的是,两者竟合作长达10年之久。若非私宰肉点被查处,相关职能部门按图索骥追查到黑作坊,每天又还有多少人人走进石户米粉店,无辜地品尝问题叉烧粉?
谁该为此担责?随着相关涉案人员被刑拘,“叉烧门”事件已进入刑事侦查阶段,如无意外,生产、销售问题叉烧的涉案人员将受到法律惩罚。可是什么让问题叉烧潜伏10年之久?10年来,石户锁链粉店销售了多少问题叉烧粉?又有多少人吃过问题叉烧粉?工商、卫生等部门繁多的制度预设与检查又为何形同虚设?是不是该有人为此担责?这是“叉烧门”事件留给公众和舆论的一个未竟之问。
另外,“叉烧门”事件爆出后,便有网友提出欲维权。奈何米粉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没有外包装袋,吃下去后就被消化,绝大部分消费者也不太可能保留小票。那么,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毕竟消费者才是问题叉烧的最终受害者,且受害事实已然明确。也就是说,在法律意义上,“叉烧门”事件在追究相关责任刑事责任的同时,相关部门是不是该引导消费者维权,让黑心粉店及黑作坊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这两个未竟之问,事关民生,民众和舆论期待着答案。
相关专题:石户米粉深陷叉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