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 龚文颖)11月11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市场在广西就业大厦揭牌,标志着我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走向制度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在简单的揭牌仪式上,并没有看到太多工作人员的身影——大多数人照例到企业、学校和乡镇,搜集用工岗位和求职信息去了。
自治区人力资源市场的前身为自治区劳动力市场,成立于2001年。说到当年的劳动力市场,不少人还记得高柜台后面坐着的工作人员、贴满了墙的招工信息、人头攒动的求职者,以及填表、交简历等各种手续。“这种坐柜台的‘老爷式’服务,不是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该做的。”自治区就业局局长侯龙生说,近两年,该局机关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勤当“媒婆”,开始频频跑企业、乡镇和学校,搜集人力资源供求信息。
“如果您平时来人力资源市场,看到前台只有两三个值班人员,请不要误会。”侯龙生打趣地说,“他们不是不上班,而是都下基层去了。”据介绍,除了回办公室处理业务、整理数据外,大多数工作人员每周至少要下基层3天。他们的任务并不轻松——如果有一个企业打算招聘100名工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一般要带着人马,跑五六个乡镇才能帮助企业把工人招够。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该市场在本级市场及参与指导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了646场各类招聘会,提供岗位55.61万个。
“娘家”转变了服务方式,我区在广东、浙江设立9个劳务办事处(工作站)工作人员也跑得更勤了。今年上半年,这9个“分舵”向广西各地提供就业岗位52090个,协助单位(部门)组织劳务输出人数891人,直接组织劳务输出128人。这些驻外机构还同时兼任起“信息站、维权站、引才站”的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今年5月,在广东省茂名市工作的桂林资源籍女工梁女士,在下班途中被车撞伤,需大量输血才能施行手术。由于梁女士在当地举目无亲,无法找到合适的血源。自治区就业局驻粤劳务办事处立即协调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解决血源问题,最后发动了65名当地技校学生献血,确保手术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