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秋凤)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六成以上,有中国“糖罐子”之称,这个自治区糖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国内整个产业的神经。近日,广西糖业主管部门公布了新世纪以来首次亏损消息,让人深感行业寒冬已经不再是“居安思危”的预言,而是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与此同时,南宁糖业宣布进军房地产,而这并不是广西糖业第一家开展房地产业务的企业。行业亏损、企业另辟蹊径,人们不禁要问:糖业没落了吗?
糖业“世纪亏损” 糖企纷纷转行
由于早有预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局本月下旬公布亏损消息并未引起市场太大波动,但这样一个经官方证实的亏损消息,对整个行业来说依旧是雪上加霜。
根据自治区糖业发展局提供的数据,刚刚过去的2012/2013榨季,广西制糖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整个榨季全行业利税总额仅为7.7亿元,锐减40.8亿元,降幅高达84.2%。盈亏相抵后,2012/2013榨季整个广西糖业亏损15.25亿元,81家糖厂亏损,亏损面占到广西全部103家糖厂的78.6%。
但这还很可能不是最冷的冬天。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说:当前国际国内糖价下滑仍将持续,悲观预计,2013/2014榨季广西糖业将继续亏损,亏损面或将进一步扩大。
记者采访的不少制糖企业负责人,他们中不少人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国内糖业进入下一轮减产周期。产量减少,价格上升,糖业或将“起死回生”。但从当前情况分析,预判减产周期来临还为时尚早。
困境中,一些糖企开始另辟蹊径寻求发展之道。重要的糖业上市公司南宁糖业11月23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广西南糖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南宁糖业亭洪片区旧城改造—房屋征收补偿投资项目”投资人资格,将在24个月内分期分批投入约26亿元。
有分析师称,制糖主业盈利难度较大导致南宁糖业不得不想办法寻找新的利润来源。三季报显示,南宁糖业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下降9.09%。
这并不是第一家投资房地产的制糖企业。据记者了解,云南、广西等地,均有多家制糖企业投资房地产或者酒店。酒店、房地产,成了从甘蔗地里起家的制糖企业负责人新的追逐对象,甚至被一些媒体评价为“糖业没落的迹象”。
难解的成本困局
糖业亏损的原因很多,追根究底,离不开两个字:“成本”。
一方面,与巴西等食糖主产国相比,我国糖业制糖成本远高于国际水平。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绍雄说,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巴西等产糖国的甘蔗亩产量可达到10吨左右,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亩产也可以达到7—8吨,而我国甘蔗种植平均亩产只有4吨左右,大大低于国际水平。
这直接拉开了国产糖与国际的价格差距。截至10月末,伦敦白糖现货交易价格为489.5美元/吨(合3006元/吨),仅是同期国内现货平均价格的53.64%,进口食糖优势颇大。大量低价进口糖涌入,国产糖很难与之竞争。
另一方面,国内降低制糖成本短期内手段有限。面对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各大食糖产区祭出的“杀手锏”就是降低甘蔗的主要原料糖料蔗的收购价。但这是把“双刃剑”:虽然这在短期内降低了成本,但农民种蔗收入降低,种植积极性下降,同样影响行业稳定发展。
在国内几大产区中,广西率先公布了2013/2014榨季糖料蔗价格收购方案,规定每吨普通糖料蔗收购价格为440元/吨。这已经是广西连续两个榨季调低甘蔗收购价。上个榨季,广西将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从500元/吨调低至475元/吨。
这是无奈的选择。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东门镇岜楼村蔗农梁恩直言,“440块一吨甘蔗收购价农民很难接受”。广西一些制糖企业负责人也反映,预计新榨季甘蔗收获会受到一定影响。
“甜蜜事业”出路指向集约化
“在全行业亏损的大背景下,制糖企业应树立信心,抱团取暖,共同迎接国际低价进口糖的挑战。”在11月中旬举办的一次有广西各大制糖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自治区糖业发展局副局长刘全跃给企业打气。
事实上,广西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糖业发展,其中最为业界瞩目的,即是500万亩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耕作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四化”糖料蔗基地,力图从甘蔗生产这一“第一车间”开始增强广西糖业国际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相比以往的糖业扶持措施,此次500万亩糖料蔗基地建设提高了准入门槛,对土地规模做出了一定限制,意在改变以往糖业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推进糖业集约化发展。与此同时,广西还将加快制糖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实现糖业发展“规模效应”。
集约化尤其是借糖料种植规模化推动甘蔗单产提高,被认为是当前破解糖业发展僵局最为重要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