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早亡,母改嫁,随后爷爷奶奶去世,7岁成了孤儿,独自居住数年,靠堂哥每年给的500元生活费,靠自己捞鱼、吃野菜维持生活,坚强的杨六斤感动了全中国”,5月23日以来,随着广西某电视一档公益节目的播出,杨六斤的故事让无数国人掉眼泪,爱心人士更为他捐款达数百万。
6月6日,被这个故事打动的深圳康桥书院两位义工把杨六斤接到深圳读书。6月20日,其堂哥杨取林、镇政府干部、广西某电视台记者等人来到深圳,要求将杨六斤带回广西,6月23日,哭喊着不愿离开的杨六斤被带回到广西。
亲戚和政府为何硬要将其带回,是否为了巨额捐款?而当地政府在救助孤儿方面是否失职,网上掀起多方质疑。昨天,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回应称,杨六斤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补助,还有低保,一直有公益基金支持他,周一到周五都住学校里,生活其实并没那么困难,而去深圳带回杨六斤,是应广西某电视台要求,同时接他回来参加期末考试。
南都记者连续三天深入杨六斤的家乡德峨镇新街村上马排屯、新街完小实地走访,发现杨六斤虽然身世堪怜,但生活其实并非节目所展示的那般艰苦,几年来他一直同堂哥一家住在一起,其独居生活从今年3月才开始。此外,他每周五天住校,周末才回堂哥家,到电视节目播出时独居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5天,只是偶尔吃一下野菜,而且野菜也是当地居民的家常菜。
堂哥舅舅:他堂哥今年3月才外出打工
6月25日上午9点半,记者从隆林各族自治县赶往德峨镇新街村,一路全是盘山路,导航显示只有70公里,但是足足开了两个小时,杨六斤住在新街村上马排屯,距离新街村大概7公里的路,但一路都是泥土路,而且只有一条车道,还有几个很陡的坡,小车开到一半,就开不上去了,只好徒步走,大概走了30分钟,才来到上马排屯。
在村民的指点下,很容易就找到了杨六斤住的地方,那是一座木屋,是其堂哥杨取林的房子,这种木屋在上马排屯有20多座,木屋后面、左右都住着邻居。右边的房子住着堂哥杨取林的舅舅吴友济,几乎屋檐连在一起,而两家的大门距离也在5米左右,门口则是杨取林家的猪舍,养着一头母猪和一头小猪。
“哪有人经常吃野菜的啊,现在没那么苦啦,都是拉着去拍出来的,他就住我对面,我还是他舅舅,怎么会不知道。”吴友济说,他也看了电视节目,觉得很多跟他所知道的不一样,电视台来拍摄了好几次,他跟杨取林的妈妈是兄妹,所以杨取林叫他舅舅,杨六斤来了后,也是这样称呼他的,在他的印象中,杨六斤被接到上马排屯住也就两年多的时间,时间并不长,一直都是住在杨取林的家里。
“我也看了,也有点感动,但也觉得像在演戏。”吴友济说。
吴友济表示,杨六斤跟杨取林一家共吃住,杨取林有两个小孩,他也有两个小孩,他的小孩年纪跟杨六斤差不多,虽然比杨六斤小,但已经读6年级了,因为年龄相仿,所以还经常一起玩。
“去年春节左右,杨取林把自己的两个小孩送到外婆那边去读书,夫妻俩外出打工,杨取林的妈妈也出去打工,才剩下杨六斤一个人住,不过也就才两个多月的时间,没电视上说的那么夸张。”吴友济说。
而杨六斤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回来,回来还经常跟他的小女儿一起玩,有时候就在他家吃饭,不过杨六斤也经常自己做饭,“我家小女儿,从10岁开始,就已经会做饭了,现在周末回家,也都是她做饭给我们吃。”吴友济说。
“有时候来我这里拿点菜,有时候到其他邻居拿点菜,要不然就自己去田里摘,反正他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吴友济说。
堂哥杨取林:舅舅住在隔壁也算有个照应
吴友济的这说法,得到了杨取林的确认,杨取林表示,接回杨六斤大概有两年半的时间,一直都是跟着他住,他们一家5口人,住在一楼,而杨六斤就住在他家的阁楼。
杨取林表示,他一直居住在家里,父亲前两年去世,而老婆这两年身体不舒服,治病花了几万元,去年底,他到梧州打了两个月的工,赚了几千块钱,觉得还不错,所以,春节过后,夫妻俩商量好出外打工,而母亲也经常要出外面打点短工,两个小孩没有人照顾,所以就送到外婆家那边去读书,由外婆照顾着。
今年3月份,他才去广西梧州打工,才留下堂弟杨六斤一个人,不过母亲打完短工,也会回来住,他也不清楚母亲去哪里打工,什么时候回家。
“我也是没有办法,看着村里的邻居都建了新房子,我也想出去打几年工,希望能赚点钱,回来盖新房子。”杨取林说,现在整个上马排屯,大部分都盖了新房子,而盖了新房子的,基本都是出外打工,屯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要不是前几年妻子身体不好,他也早就出去打工了。
“当时也没多想,觉得他都已经14岁了,年纪也不小了,而且也会做饭,照顾自己是没问题的,舅舅就住在隔壁,有什么都有个照应,只想着只要家里没事,打个两年工赚点钱把房子盖起来。”杨取林很无奈地说。
3月份,因为担心用电磁炉、烧柴火不安全,所以他外出的时候,还给杨六斤买了个新的电饭锅,也准备了一大袋子的米,前天中午,杨取林拿米出来的时候,发现米已经长虫了。
当地学生:那些野菜我们也吃
在广西某电视台的节目里,说杨六斤经常吃野菜充饥,这段画面,也打动了很多观众。
6月25日中午,3个学生骑着摩托车来到上马排屯,带头的杨彪告诉记者,他们是准备到上马排屯水库去游泳,该水库也就是电视节目里杨六斤钓鱼的地方,当记者询问他们看过该节目没有,三个人表示看过,不过当记者问看了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假的”。
“我看了电视,他吃的野菜,我们也吃啊,有好几种野菜都是可以吃的,有剪刀菜、折耳根、马蹄菜我们也都吃过,我看他在电视里,吃的就是剪刀菜。”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某中学读初一的郭争龙说。
随后,三个学生带着记者来到上马排屯水库边上,在去水库的路上,发现有很多折耳根(即鱼腥草),在新街完小读六年级的任振兴表示,折耳根其实很多人都会挖来吃,经常用来凉拌,家里都经常会做这道菜。
而在水库旁边的草地上,三个学生发现了很多剪刀菜,同样在新街完小读6年级的杨彪表示,他在电视上看到杨六斤吃的野菜,应该就是这种,这种野菜是凉性的,夏天的时候,在外面口渴了,就会摘来吃,如果摘回家吃,那就是沾着辣椒酱来吃,也可以煮着吃,随后,三个学生摘了一片剪刀菜,放进嘴里嚼了起来,不过一会就吐了出来,说“有点苦”。
记者也尝试了一下,味道确实有点苦。
随后,他们又找到马蹄菜,“我看杨六斤好像在电视里也吃了这个菜。”杨彪说。
吴友济的女儿、杨六斤的表妹表示,虽然她也经常跟杨六斤一起玩,但是没有见他吃过野菜,“不过他是会去钓鱼。”
昨天下午,在新街完小,5年级的很多同学都表示,他们也都知道哪几种野菜可以吃,其中就包括剪刀菜,而且他们也都基本吃过,记者跟杨六斤聊天的时候,提起吃野菜的事情,他说“只是偶尔吃过,也是吃剪刀菜和马蹄菜”。
“我也看到过他钓鱼,就是用罐子,里面放蚯蚓,等一会拉上来,有时候他也用钩子钓。不过我们也经常来钓鱼,哪个小孩子不爱钓鱼呢?”杨彪说。
杨六斤同班同学李露表示,她也跟杨六斤去钓过鱼,还看他钓过有三个手指那么大的鱼,钓到后,也是拿回家里。
原校长:杨六斤在校享受政策补助
前天中午,记者跟着杨取林来到他的木屋,推开门里面光线很暗,不过从屋顶缝隙透过来的光线,依稀能看清楚家里的结构,地面是泥地,进门是一个厅,右边是起居室,分成两层,一楼又隔成两间,里外各放着两张床,而二楼则放了一张床。
在二楼的床底下,放了几罐油,还有一袋袋的米,杨取林的舅舅吴友济表示,自从杨六斤的故事在电视台播出后,来看他的人基本就没有断过,单政府层面,就来了很多次,每次都是提着油和米过来,而来看他的好心人更多。
“我也不知道,因为那段时间,我也不在家里,”杨取林说。当记者希望能跟杨六斤聊下节目拍摄的过程,不过他想了很久,最后只是跟记者说了三个字,“很难过。”
昨天下午,记者在德峨镇新街完小,看到杨六斤,他在操场上和同学打羽毛球,玩得很开心,不过,一有大人找他说话,旁边就会围上来一群同学,不过他仍然记着深圳的生活,他说:“我还是想到深圳康桥书院去。”
“应该是4月份,电视台的记者找到学校来,问有没家庭困难的孩子,我们当时就把杨六斤家里的情况给他们说了,后面他们拍摄也没找我们,所以我们也不知道,直到节目播出。”校长杨佳勇说。
杨佳勇表示,杨六斤上学时,周一到周五都是在学校,通常都是周日下午4点钟左右回到学校,周五下午放学后回家,而且按照规定,他也享受国家的政策补助,每天在学校吃三餐,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为8元,每天基本都会有肉菜,在学校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
去深圳接杨六斤是电视台要求
昨天中午,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明治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杨六斤现年14岁,并非电视节目上说的12岁,2012年5月爷爷去世后,杨六斤于2012年7月前往德峨镇新街村上马排屯与伯父生活,同时入读新街完小。
此次德峨镇副镇长韦强、杨六斤堂哥杨取林、校长杨佳勇和电视台记者到深圳接人,是应电视台的要求,因为节目播出后,有很多爱心人士给杨六斤捐款,目前已经达到500多万元,为了给爱心人士有个回复,电视台要求再做一期节目,所以要求将杨六斤接回来。
另一方面,因为临近学校的期末考,为了让杨六斤顺利完成整个学年的学业,德峨镇、新街完小校长、杨六斤堂哥杨取林以及当初制作杨六斤节目的电视台两名记者携带公函,前往深圳康桥书院,接回杨六斤,让其参加6月30日的期末考,待完成期末考试后,于7月初制作杨六斤的后期节目,以感谢社会各界对杨六斤的关心和帮助,这两件事完成后,是否返回深圳康桥书院学习,将充分尊重杨六斤的意见,由其本人决定。
杨明治表示,杨六斤在校期间都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000元/学年)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600元/学年)等教育惠民政策,自2011年起,还得到了爱德基金会每年1340元的爱心资助,该笔善款主要用于杨六斤日常生活开支,自从杨六斤的父亲去世,他也一直享受到国家低保政策(100元/月),杨六斤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新街完小校长杨佳勇表示,杨六斤是2012年9月份才从龙洞完小转学到新街完小的,因为他家庭的特殊情况,学校将他的材料往上申报,所以,从他入学的那个学期开始,每个学期都能领取到爱德基金会670元的爱心资助,前面三个学期都是给了杨六斤的堂哥杨取林,这个学期,则直接打到杨六斤的账号上。
杨佳勇表示,学校一日三餐的标准是8元,其中包括每天3元的营养改善计划,虽然不能保证顿顿有肉吃,但是可以保证孩子每顿饭都吃得饱。
昨天下午,记者在新街完小,询问了多个学生,都表示,在学校每日三餐,都能吃得饱,昨天的晚饭,就是白菜炒肉。
节目截图及解说词
画外音:
7岁时六斤成了孤儿
被接到堂哥家
堂哥常年外出打工
六斤只能独自一人生活
实际情况:
2012年5月爷爷去世后,杨六斤于2012年7月前往德峨镇新街村上马排屯与伯父生活,后来到堂哥杨取林家居住,堂哥一直在家,直到今年3月才外出打工。
画外音:
但也许六斤吃的并非“野菜”
而是青草
“草”加辣椒拌米饭
就是一顿早餐
山里长大的孩子,真能吃苦啊
实际情况:
当地学生对南都记者表示:“看了电视,他吃的野菜,我们也吃啊,有好几种野菜都是可以吃的,有剪刀 菜 、折 耳根、马蹄菜我们也都吃过,我看他在电视里,吃的就是剪刀菜。”
画外音:
5年的独居生活里
孩子吃尽了苦头
实际情况:
2012年5月杨六斤爷爷去世,此后他也一直与伯父和堂哥共同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陈思福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文才
发自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