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13日电(记者 张周来)对贫困地区的寒门学子来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不啻于他们迈进大学门槛的另一张“通知书”。在广西,国家助学贷款已帮助数十万学子走进大学校园,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最终以诚信还贷的实际行动,兑现最初承诺。截至去年底,没有一笔贷款出现本息逾期。
在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档案柜里近年来所有的学生贷款合同赫然在目。管理中心潘金德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来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贫困生占比接近47%,这些学生能顺利上完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生源地贷款学生5357人次,贷款金额3100多万元;校园贷款4人次,贷款金额7万元。“我们与银行和地方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经常保持联系,跟踪学生还贷情况。”潘金德说,“截至目前,贷款大学生总体信用情况良好,到去年底,银行应收的自付本息已全部收回。”
作为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在广西的惟一承办行,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从2009年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截至2013年底,累计受理借款学生84.47万人次,涉及贷款总金额50亿元。按照规定,国开行提供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毕业后的2年宽限期内只需支付利息,宽限期后开始还本付息,直至按合同约定全部还清。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客户三处国家助学贷款经办员梁晓琳告诉记者,2010年开始,贷款学生进入还款期,陆续有11万名学生需要自行还本付息。2013年到期本息3659万元,截至2013年底,学生自付本息回收率达到100%,没有一笔贷款出现本息逾期。
凌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据凌云县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肖运璋介绍,2009年以来,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已帮助凌云县2000多名贫困大学生顺利进入高校就读,大大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老百姓对国家这项政策发自内心地感激,开展应付本息还款工作4年来,凌云县没有一个人逾期还款。”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农汉康告诉记者,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广西教育部门会同银行、各高校建立了贷后跟踪管理机制进行动态跟踪,另外,还重点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每年我们都会联合银行机构到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签承诺书和宣誓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们坚守信用、诚信还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