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城事>正文

河池:不幸夫妇双双感染艾滋病含泪托孤(图)

A-A+2014年1月16日01:43南国早报评论

  南国早报讯(记者 黄乒宾)1月13日傍晚,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一间狭窄的房屋里,5岁的阳阳(花名)和3岁的妹妹趴在一张旧沙发上,在学算术和练习写数字。39岁的陆女士一脸慈爱地凝视着自己的一双女儿……或许,这幅温馨的场景将成为这个家庭永久的记忆,因为陆女士夫妇均已感染了艾滋病,她的丈夫更因病重躺在医院里。 

  如今,医院三天两头催缴费。但更让夫妻俩心如刀绞的是,他们走后,一双女儿怎么办?

藏着重重心事,陆女士在辅导两个女儿学习。记者 黄乒宾 摄藏着重重心事,陆女士在辅导两个女儿学习。记者 黄乒宾 摄
病重住院的于先生因欠费面临被迫出院的局面。记者 黄乒宾 摄病重住院的于先生因欠费面临被迫出院的局面。记者 黄乒宾 摄

  破碎边缘:艾滋即将要摧毁一个家 

  每天早上,把一双女儿送到幼儿园后,陆女士就前往河池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照顾丈夫。陆女士原先在金城江一家木材厂打工。因要陪护病重的丈夫,她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做工了。 

  走进河池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门廊上方有3个字——“污染区”。41岁的于先生住在走廊尽头的最后一间病房,同病房的是一名73岁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由于艾滋病已进入中晚期,于先生出现了肺结核、肠结核、淋巴肿大等症状,终日腹痛难忍,连陆女士精心熬的肉粥,也难以下咽。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于先生离开都安老家,前往南丹县某矿区打工。有一天,工地发生事故,他被炸飞的石块击中,背部血肉模糊,3根肋骨骨折。事后,他被送往医院抢救,输了血,伤口缝了几十针。 

  2007年,在金城江打工的于先生与老乡陆女士在出租房里结了婚,2008年、2010年分别生下大女儿和二女儿。就在小女儿出生的那一年,于先生常常出现不明原因地持续高烧,每次发烧都要十天半个月。由于经济困难,他只到小诊所输液,没到大医院检查。 

  晴天霹雳:夫妻双双感染艾滋病 

  2013年12月10日,于先生因严重高烧到河池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检测结果显示,他的CD4细胞值已低至189(正常成人的CD4细胞为每立方毫米500~1600个,200以下属于中晚期艾滋病患者,多数人在半年至一年半内死亡)。于先生立即被安排住进感染科病房。 

  随后,陆女士前往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抽血检测,也被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CD4细胞值为740。夫妇俩犹如遭遇晴天霹雳,他们自认一向洁身自好,均未有吸毒及高危性行为,怎么会患上艾滋病呢?于先生认为,唯一的可能就是那年工伤后输血感染所致。但于先生推测尚没有权威的证据证实。 

  想到两个年幼的女儿,于先生和陆女士心如刀绞。陆女士赶紧把两个女儿带到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血检测——谢天谢地,检测未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 

  夫妇俩把同患艾滋病的消息深埋在心底,没有告诉任何人。 

  含泪托孤:谁来爱我们一双女儿 

  提及一双女儿,陆女士的双眸顿时充满柔情。她的小女儿在读幼儿园小班,大女儿在读学前班。虽然这个家庭即将破碎,夫妇俩还是像很多家长一样,交了150元英语兴趣班的费用,让大女儿放学后上英语兴趣班。 

  还没到女儿的放学时间,陆女士从家中抽屉拿出一大沓放得整整齐齐的照片。照片是她的两个女儿不同时期在照相馆照的,每一张都过了塑。照片上,两个小女孩梳着精美的小辫子,小脸蛋抹得红红的,眉心点着一颗红痣,笑得天真又无邪。 

  尽管抗病毒药物是政府免费发放的,但一个艾滋病人的治疗费用远不止于此。从2013年1月10日住院至今,于先生已缴纳了两万多元的医疗费,这不仅花光了这个家庭的积蓄,夫妇俩还借遍了亲朋好友。如今,医院方面三天两头催促缴费,夫妻俩已无路可走。于先生说,他想过放弃生命,但一想到两个可爱的女儿,他就舍不得走,想多陪陪一双女儿,哪怕只多一天。 

  陆女士明白,丈夫时日无多,自己可能也等不到女儿们长大的那一天了。她最大的心愿,一是丈夫不会因欠费而被迫出院,二是把两个宝贝女儿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家。有一天自己走后,女儿也有人疼、有人爱。 

  说着,陆女士一手一个,把两个女儿揽在臂弯里,含泪亲她们的脸颊。她说,这些眼泪,不为自己,都是为孩子流的。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不能只感动不行动 

  从业十多年,第一次零距离采访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对生命的扼杀,对生命尊严的摧残,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为他们流泪的同时,我也试图将一切真实地记录下来。 

  有些人是意外罹患艾滋病的(例如输血感染),还有一些人并不属于上述的情况。但不管怎样,这样的残酷不应当由无辜的孩子独自承担。 

  对于艾滋家庭健康的孩子来说,他们缺的不仅是食物和衣服,更是爱。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如果能当把艾滋家庭的孩子分散到正常家庭中,或由政府出资寄养,或由爱心人士收养,有了养父母,有了疼爱,和正常儿童在一起,或能慢慢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 

  关爱艾滋病人,不是握握手,拥抱拥抱就可以了,更在于我们的行动——尽可能让感染者减少离去时的悲伤与恐惧。5岁的阳阳和她3岁的妹妹的未来在哪里?这是令于先生夫妇心如刀绞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政府与爱心人士用行动来回答的问题。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