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王春楠)12月10日,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提升工程正式动工,江北大道至可利大道的2.5公里湿地河流两侧,将种植扁桃、小叶榕、三角梅等树种……相思湖湿地公园的成功“蝶变”,是南宁实施内河整治,截污治污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八年整治 相思湖化茧成蝶
12月11日下午,家住南宁市大学路的兰女士说,如今,她每周都要到相思湖湿地公园休闲散步,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当天,南国早报记者在相思湖湿地公园里游走,诚如兰女士所述,映入眼帘的尽是一幅幅精美的景色。“你只看到了湿地公园的一小部分,公园还在继续建设中呢!”公园负责人徐祖亮笑称,现在的相思湖湿地公园水清景美,过去的脏乱臭现象已逐渐远去。
徐祖亮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相思湖畔环境不佳,水体腐臭。有村民给这里取名臭水塘。
湿地环境的恶化,不仅使得周边居民抱怨,也让一直在此栖息的贵客“白鹭”逐渐绝迹。2007年6月,南宁市启动相思湖公园项目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设,包括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恢复工程、雨污管网工程、生态补水工程、景观绿化亮化提升工程以及附属工程等。
据介绍,目前,公园已经实现通过下游的可利江补水泵站直接从邕江引水,形成江、河、湖的湿地交通网络,预计5年内实现与老口水库的连通,实现内河河道的贯通。
物种丰富 白鹭蹁跹惹人爱
与一般公园不同,因地制宜的相思湖湿地公园处处透露出一股“野趣”,岸边野花芬芳,湖中长满芦苇的小岛,随处可听到的鸟鸣啾啾,似乎时刻提醒游客,在这里有着别样的风景。
湿地被誉为“世界之肾”,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流水进入湿地后,营养物质缓慢沉积,成为湿地植物的养料,有毒物质则被迅速分解,流出的水体水质得到净化,实现高效率除污。“南宁市内能有一块这样的风水宝地,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相思湖湿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相思湖湿地公园的总体目标,就是在保存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尽量修复并维持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
“我们引进了芦苇、荷叶、香蒲等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帮助净化水质,也有利于水禽、昆虫、微生物等觅食栖息。”该负责人说,为巩固水土,他们还特地引进香樟、木棉等品种种植。目前,公园内已经拥有乔木、灌木等共145种植物种类,公园和附近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良禽择木而栖”,逐渐恢复良性生存环境的相思湖湿地公园,又慢慢成为鸟类乐园。近几年,每到秋冬季节,都有大批迁徙的白鹭在此栖息过冬,湖心小岛被“染”成白茫茫一片。除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摄影爱好者们架起长枪短炮,从早拍到晚。
完善配套 提升景观服务功能
12月10日,相思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提升工程正式动工,预计至明年4月结束,届时,相思湖湿地公园可供游人漫步的范围更大。
根据规划,2016年以后,相思湖湿地公园将全面完善配套北部4000公顷森林公园水库涵养地建设,进行相思湖新区石埠南区湿地建设,湿地上游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水库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旅游及相应配套设施维护以及相关后续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
相思湖湿地公园不仅留住了白鹭,也与周围片区的高校人文、商业气息遥相呼应,互为映照。“城市里的湿地是一种难得景观。对相思湖湿地区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不仅对调节城市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记者采访中,不少南宁市民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为了让湿地在城市中惬意存活,进而反哺城市,除了需要规划、建设等部门多措并举外,更需要全体市民的重视、支持和参与,真正把“保护湿地”的口号变成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