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活网讯(记者 邱浩)“鱼类的大量放养不仅破坏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且容易造成水质污染。”昨日,前来参加桂林理工大学漓江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建议,漓江上游的水库不宜作为鱼类放养的场所。
当天,曹文宣院士参加揭牌后与我市环保、水利部门及桂林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漓江生态环境保护”话题进行座谈。当得知漓江鱼类由原来的140多种锐减至目前的60多种时,曹文宣院士表示,漓江的鱼类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水平已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其水生态系统修复、保持河流健康以及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已刻不容缓。
在曹文宣院士看来,如何减轻人类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开发漓江流域的资源,保护漓江生态环境是目前生态学家和环境学专家面临的重大课题。曹文宣院士表示,漓江上游的斧子口、小溶江、川江“三大水库”建成后,将对防洪及漓江生态补水、生态旅游等发挥作用,但要重视水库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持良好的水质。不宜放养大量鱼类,因为鱼类的大量放养将破坏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水生生物多样性将丢失,这样就会引起相应生态系统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