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1月18日电(记者 王勉 赵家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征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8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迎来30周岁生日。上千名瑶族群众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欢聚一堂,共庆节日。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粤、湘三省(区)交汇处,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瑶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47.5%。
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富川县大力推进“136”发展战略,深化到“139”发展思路,全县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69亿元,是1983年0.81亿元的57.5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72亿元,是1983年0.092亿元的99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28亿元,是1983年0.285亿元的36.1倍;财政收入完成3.61亿元,是1983年0.072亿元的5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5380元,是1983年188元的28.6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83年的0.1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19.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83年的0.12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11.82亿元;三产比重由1983年的66:19:15优化调整到2012年的33:41:25。
作为瑶族自治县,富川积极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瑶族蝴蝶歌、瑶锦瑶绣等的保护和传承,建成了大莲塘“瑶族蝴蝶歌”和虎马岭“瑶族长鼓舞”保护传承基地,多渠道争取资金对马殷庙和风雨桥群进行修缮;建设了盘王殿、博物馆等一批反映瑶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场所,实施了岭南瑶族文化长廊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45万元,实施了古明城保护性修复工程,民族古籍保护基地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里程达40公里别具富川瑶族特色的岭南瑶族文化展示长廊。
自治县成立30年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依托循环经济、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三大优势,确立了“生态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变经济后发为循环先发,变生态优势为生态产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从山区农业县加快向循环工业强县转变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工业从“弱”到“强”、农业从“粗”到“精”、城镇从“小”到“大”,旅游从“无”到“有”的转变,成为自治县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先后五次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评比进步奖。
近年来,富川县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整合资源优势、出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措施,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脐橙、烤烟、蔬菜、生猪等四大特色产业规模凸显。到2012年,全县流转土地达40万亩,到2012年,全县脐橙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达23万吨,培育发展了金山果业、富隆、杨氏等65家脐橙生产、流通企业,培育打造了“富江”、“桂果”、“日日富”等广西名牌产品,“富川脐橙”被评为“中国脐橙之乡”,脐橙产业已成为富川农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07年,富川县成功创建富川工业集中区,实现了富川工业园的从无到有。先后引进了华润水泥、华润火电、华润啤酒等龙头企业并相继建成投产,以华润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循环工业框架搭建完成。同时,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引进中国大唐、中国华能、中核汇能、中国风电等4家电力集团开发风能。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力、水泥建材、烟辅材料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多元化民族工业发展格局。电力、水泥建材、烟辅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26%。到2012年,全县已有富阳工业园区、白沙工业园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其中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为广西A类产业园区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富川承接东部沿海工业奠定基础。目前,全县园区规划面积达21平方公里,入园投资企业达2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9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代表团团长周新建说,30年来,富川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使全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谐富川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向富川瑶族自治县发来贺电,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和贺州市代表团向富川瑶族自治县赠送了民族团结宝瓶、贺匾。
庆祝大会结束后,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祝贺团、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贺州市代表团、特邀嘉宾以及全县各族群众代表等共同观看了大型文艺表演,并参观了富川瑶族自治县30周年成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