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资讯 >广西城事>正文

广西破解“垃圾围村” 群众享受洁净环境

A-A+2013年9月6日15:26人民网评论

  人民网南宁9月5日电(记者宁国用)据测算,广西每天产生农村垃圾约1.63万吨,约有8成的生活垃圾被随意堆弃,垃圾污染成为农村发展不能承受之痛。结合清洁乡村活动,广西住建部门通过实施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和村屯就地垃圾处理模式,着力破解“垃圾围村”难题,为群众营造洁净清新的人居环境。

  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百达村是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的试点村。如今,这个村子告别了“脏乱差”的历史,村容环境大为改善。

  百达村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制度,还聘请了3名保洁员,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保持村屯环境常扫常新。

  在村屯主干道旁的垃圾集装箱前,不时有村民提着垃圾桶到这里倒放。下午18:00左右,便有垃圾收集车前来清走这里的垃圾,运往村子700米外的利周瑶族乡中转站,再由转运车运到县城的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

  田林县环卫站站长谢昌爱介绍,利周瑶族乡转运站配备有两辆垃圾收集车、一辆转运车,每天可以收运周边82个村屯约80吨的生活垃圾。“这种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无人管、没处放、难处理的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副处长、厅“美丽办”副主任覃运欢表示,为破解垃圾围村,广西主要采取“村收—镇运—县处理”和农村垃圾就地处理两种模式。“村收—镇运—县处理”主要针对处于县城垃圾处理场约20公里范围内、交通较方便的村庄,配备乡村垃圾中转设施、转运车辆及垃圾桶等环卫基础设施。

  “农村垃圾主要以就地处理为主,让垃圾处理尽量不出村。”覃运欢介绍,按照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实施垃圾就地分类处理,引导农村开展垃圾堆肥处理、沼气池处理、焚烧处理、就地填埋等处理方式。

  隆林各族自治县母施村异地安置场,这个远离县城的小山村采取垃圾就地分类和焚烧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民清扫垃圾时,先把饮料瓶、剩菜等垃圾分类装好,然后拿到村前的垃圾集装箱投放,再由保洁人员用垃圾车拉到村庄对面约300米的垃圾焚烧设施进行集中焚烧处理。在这里,工作人员还要对收运来的垃圾按照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分类,进行二次分拣后再进行焚烧,以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隆林各族自治县市政管理局局长姚团结介绍,针对偏远山村,将试点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收集、资源化再利用与就近焚烧处理相结合,通过“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村处理”的模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介绍,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该厅出台技术指引,制定专项规划,组织专家队伍服务基层。目前,全区已完成了75 个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新建垃圾处理设施近14万处。今年,广西将基本完成75个县(市)“村收—镇运—县处理” 试点区域的项目建设。力争到2014年底,合计完成2000个村屯的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实现以县城为中心的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集运处理20公里范围内的全覆盖,其他区域的村屯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就地处理。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广西|广西城事|身边事|美食|时尚|旅游|读图|专题|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