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蒋晓梅 文/图)这两天,越南留学生阮文甲一有时间,就带着妹妹阮氏秋草熟悉南宁的环境。今年8月1日,21岁的阮氏秋草也跟随哥哥的脚步,来到广西留学。当阮文甲在医院实习时,阮氏秋草就在家学写中文,为开学做准备。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永久落户后,中国和东盟的教育合作日益密切。不仅国内小语种专业越来越火热,像阮文甲兄妹这样的东盟国家留学生也越来越多,广西成为全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越南留学生的人数最多。
东盟留学生来广西越来越多
数据说话:2002年,广西民族大学的越南留学生有267人,2009年达到470人。南国早报记者了解到,2000年前后,东盟国家在广西的留学生只有300多人;2007年增加到2891人;2012年全区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增加到27所,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达7410人,占全区留学生总数的80%。
人物感受:“刚到中国时,寄一封信回家要300多元,并且一个多星期才能到达;现在100元能寄7.5~10公斤的东西,并且当天寄出次日就送到。”到中国9年,越南留学生阮文甲见证着中国与越南的交流越来越深入。
2004年,酷爱中医的阮文甲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先是学习语言,然后念了中医本科,目前他正攻读针灸推拿硕士学位。阮文甲越学越觉得中医博大精深,他决定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读完博士再回越南。今年,阮文甲的妹妹在越南一所医科大学读完本科后,也来到广西留学,打算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
9年的中国生活,让当初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的阮文甲,不仅能说普通话,还学会了粤语。2011年及2013年的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阮文甲都为越南卫生部一行做全程翻译。随着中国与越南来往越来越密切,翻译已经成了阮文甲的“副业”。
阮文甲说,他刚到广西时,留学生远没有现在多。那时也没有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2011年广西设立了该奖学金。去年,阮文甲有幸获得5000元的该奖学金。他的一些留学生师兄们,毕业后则选择留在中国,并娶妻生子。
东盟小语种专业越来越齐全
数据说话: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日益加深,东盟小语种在广西成了“香饽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效应的带动下,广西民族大学继开设了越南语、泰语、老挝语和柬埔寨语专业后,又先后增设了缅甸语、印尼语、马来语专业。目前广西有17所院校开设了越南语专业,11所院校开设了泰国语专业。
人物感受:9月,齐齐哈尔人武玉铜将再次回到母校广西民族大学,给该校外国语学院的20名优秀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奖学金。2010年,武玉铜从广西民族大学缅甸语专业毕业后,在缅甸开了一家咨询服务类公司,多次往返于中国与缅甸。为了鼓励更多的师弟师妹学习小语种专业,去年他在该校设立了一个奖学金。
武玉铜从读初中开始,就定下了学小语种专业的目标,并孜孜不倦地寻找关于小语种方面的资料。2006年高考后,他翻遍填报志愿的指南,只发现有两所高校在黑龙江招小语种专业,一个是朝鲜语专业,另一个就是广西民族大学招缅甸语专业。他查询得知,在南宁每年都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而且在地域上与东盟国家接近,于是他就把广西民族大学缅甸语专业放在了第一志愿,成为当年黑龙江被该专业录取的两人之一。
很快,武玉铜就惊喜地发现,在广西学习东盟语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7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期间,武玉铜为新加坡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做全陪翻译;当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他又负责接待缅甸商务部及全国工商总会一行人,之后则负责中缅企业洽商会现场翻译工作。大三那年,武玉铜到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留学一年,之后他的缅甸语更流利了。
面向东盟的人才越来越吃香
数据说话: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广西民族大学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丝毫感受不到就业的“寒意”。该校今年的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印尼语等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其他语种的就业形势也非常好。老挝语、缅甸语等专业今年只有13名毕业生,每名学生都有四五个单位来抢,如果单位不提前半年“预订”,很难抢到。据自治区教育厅调查统计,去年广西派往东盟交流学习的高校学生达到5000多人,是全国派往东盟交流学生人数最多的省区。全区东盟语种毕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我国驻东盟国家使领馆等工作,部分进入东盟国家中资企业。
人物感受:8月16日,王欣然到外交部报到,在那里她将接受几个月的培训,再派到越南大使馆工作。王欣然很高兴,学了4年的越南语,终于派上了用场。
2010年,王欣然从广西民族大学越南语专业毕业。当时她班上的同学都没有为找工作发愁,央企、政府机关、银行……同学们的就业形势都非常乐观。王欣然选择了考国家公务员,那年中国海关正好招会越南语的学生,王欣然有幸进入海关工作,不过在二次分配时,她被分到了职能部门,越南语专业暂时用不上。
去年10月公布下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时,王欣然发现外交部正好招越南语专业,于是她再次报考公务员。经过笔试和复试,今年6月王欣然收到了外交部的录取通知。“很感谢母校让我养成了晨读的习惯”,即使工作后很少再使用越南语,但好的学习习惯让她的专业知识始终没有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