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赵劲松 实习生 杨禹伦 通讯员 陈立宇)东兴一名身家过亿的官员子弟,利用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拉来几名股东投资,自己则虚假出资开了一家注册6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公司成立后,他假借公司之名,许以高利息向社会吸纳存款,利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进行集资诈骗,用钱填补赌场欠债。最后债台高筑,自杀不成的他也只好选择“跑路”。目前,他因非法集资诈骗被逮捕。防城港市金融办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法规尚未完善,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管理。
事发 “风云人物”欠债累累跑路
2011年10月,东兴的天气高温不下,曾某“跑路了”的消息却让很多东兴人的心里奇冷无比。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设置的骗局最终成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梦魇——曾某几乎卷走了他们的所有家当。
“听说他跑了,我连想死的心都有了。”接受南国早报记者采访时,梁某正在远离东兴的一个小城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他是曾某最大的债主,通过他的手借给曾某的数额高达7000多万元,让他背负了数千万元的债务,被逼得有家难回。
在东兴这座繁荣的边贸小城,颇具生意头脑的梁某主要经营橡胶,生意中他常能准确判断行情,“低买高卖”为他积攒了不少财富。然而,最终他还是“栽”在了曾某的手里。
梁某称,曾某的父亲多年前是东兴上层官员,社会威望和名声颇高。有着父亲光环的照耀,曾某早年的各种生意进展顺利,加上他很讲“江湖义气”,出手阔绰,在东兴能“呼风唤雨”。
曾某到底多有钱?一个来自坊间的说法是,他有多辆豪车,在南宁等地有多处别墅豪宅,“身家至少上亿”。不过,现在看来,显赫的家世、巧舌如簧的嘴上功夫加上死缠烂打的毅力,正是成为他日后大肆行骗的坚实基础。
“他跑路大家才知道,他欠了很多人的债,起码有两三亿。”梁某说,曾某利用小额贷款公司为幌子,很多人把钱交给他放贷,其中不乏公务员。而案发后,一些人碍于名声和面子,都不敢报案。
手段 利用小额贷款公司四处借钱
2006年开始,梁某介绍多名生意伙伴给曾某认识,曾某很快发家。多年的交往下来,梁和曾某关系密切。曾某第一次向梁某借钱是在2011年2月。梁某回忆,当时曾某找他借钱,称其在南宁开了一家某品牌的汽车4S店,投资了4000万元,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借走了300万元。3个月后,曾某拿着授权代理证书、营业执照等物品再次找到他,要求再借300万元,他再次答应。
2011年5月的一天,曾某约梁某喝茶,称“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很好赚钱,要开一家防城港最大的贷款公司”,问他是否有兴趣入股,当时他未作出回应。几天后,梁某的母亲生病在钦州住院,曾某和妻子专程前往看望,不停游说老人,让梁某和他一起做生意。此后,还不断打电话给梁某。想到对方还欠自己600万元借款,梁某提出以此作为股金入股,得到了对方的同意。
此后,曾某又找来一些投资人,于2011年12月成立了东兴市置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曾某任法人代表,梁某任监事长。当时曾某有言在先,不让他们参与公司的管理,“你们等着分红就好了。”
不过,股东们等来的不是分红的喜悦,却是曾某频繁借钱的消息。
梁某说,去年7月越南橡胶价格很低,他向一个公司借款1000万元准备投资。10多天后,借款到手,此时橡胶价格却上涨了,他不敢购买,把这笔钱留在手上。曾某知道后找到他,要求把这1000万元转借给他,用于公司放贷,为期4个月。想着资金有了出路,而且自己不用支付利息,梁某同意了。
一个月后,橡胶价格回落,梁某再次从另外一个公司借来500万元。准备订货的前一天,曾某再次找到他,称公司要借2500万元给南宁的一家公司验资,可账户上没钱了,要他将500万元转借给公司10天,梁某未答应。当晚10时,曾某提着好烟好茶到梁某家,软磨硬泡了6个小时,无奈之下梁某只好答应。
除了向个人借款,曾某还以公司名义向其他小额贷款公司疯狂借贷。
梁某说,去年3月,曾某称公司的业务发展得很好,“不够钱放贷”,让他做担保,向其他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最终,曾某从一个公司借走750万元。此后,曾某不断以“公司业务量大,放出的贷款暂不能收回,急需资金进行放贷”为由,以公司的名义向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数千万元。也有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业务不佳,主动放贷给“生意红火”的置业公司。不过,这些资金都没走公司的账户,而是流入了曾某提供的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