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报纸有一档情感栏目,为已婚者答疑解惑,为未婚者牵线搭桥。该栏目组织的相亲活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男少女多。我曾经很八卦地关注过一段时间。其中一次相亲,有一位女士同时被两位男士看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竞争。进行自我陈述的时候,一位男士介绍自己是某外资公司的中层,年薪过百万,有两处房产。自以为胜券在握的他,言语间流露出一股掩饰不住的得意和自豪。毕竟在柳州这样一个中级城市,这样的成就于同龄人中,确实属于是佼佼者。
另一位男士介绍自己是设计师,月薪3000元,没有房子,跟父母住在一起。相去如此悬殊的条件对比,旁人都以为胜负已判。没承想,这位被同时看中的庸中佼佼,竟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设计师交友,并且在活动散去之后,冷冷拒绝了依然不死心的中层男士的搭讪和递上名片,却与设计师相言甚欢。
作为一个无聊的旁观者,我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认为中层男士的失败,是他错判了形势所致。他不知道,今天已不再是多挣一百块钱,就能很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的时代了。如今正是“经济适用男”大行其道、非常吃香的时候,一味地好自矜夸,历数自己的种种光鲜之处,反而给人一种浅薄的感觉,结果招人反感。君不见,触觉敏锐的文化人士,已经排演了一出名为《嫁给经济适用男》的话剧,就是紧抓金融危机之下,“剩女”们舍弃鱼子酱而选鲑鱼,择偶目标从非金龟婿不嫁,转为青睐“经济适用男”的热门话题。
前两年,著名的“富二代”人物、有“国民老公”之称的王思聪,每天都有一万多女性网民在其微博留言里大喊“老公”,仿佛是在为曾经流行一时的拜金言论“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做注脚。最近有好事者做了一个调查,询问女性网民,是否真的愿意嫁给王思聪。结果大出意料,竟然有八成半以上的人表示了不愿意,认为“和土豪在一起,压力大”。由此可见,很多女性对于择偶的标准期待,其实都是心中雪亮,早有一杆秤,那些不用负责任的口头亵玩,与动真格的行为实践,完全就是两码事。
“经济适用男”虽然是一个脱胎于房产业的全新雷词,但此概念绝非今日才有。我还很小的时候,坊间就有俚歌曰:“人家的老公弹吉他,我的老公弹棉花。”歌中,就洋溢着对经济适用型男人的欣赏与满足。古典戏剧小说中传唱的“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书生中状元”的套路,其实也就是最早的“经济适用男”的雏形。你想想,古代的大户人家的小姐,没有与屠夫菜贩,也没有与豪门贵胄私定终身后花园,而每次都是不偏不倚地看中落难的书生,不就是因为这样的感情归属感强,对方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潜力股”吗?这都是深为符合现代定义的“比我老公顾家的没有我老公有钱,比我老公有钱的没有我老公顾家”的经济适用特点的。
现代生活,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须的,但太多的拥有,又容易让人变质,这也是“经济适用男”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于此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之际,暂且经济适用、他日再图谋更大的发展,也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当然,究竟是先“经济适用”,还是直接一步到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毕竟我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因为我就是一个经济适用男。(青丝)
作者介绍:青丝,职业作者,在港澳及国内知名媒体长期开设专栏,坚持用理性思维和诗意笔触去描述荒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