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就要到了,这个节日里,各家各户自然少不了吃粽子这一传统习俗。而在4年前,彭小琳就看到了这一点,放弃了当时比较安逸的生活,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接下了香桥食品有限公司。
为了走好创业之路,彭小琳深入到各种原材料的产地,在家里反复实验,探究粽子的口味,迅速从一个外行成为行家,把原来公司零散经营的模式推向生产线。如今她要做的不只是扩大公司的规模,更要把这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排除阻力执著创业
说起创业之初,彭小琳也认为自己十分大胆。当时她的工作安逸,收入还算比较丰厚。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寻觅创业机会。
2010年,彭小琳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却不知道这条创业之路该从何处开始。在众多的想法被排除后,一天早上她偶然注意到了街边卖粽子的小摊,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她发现这片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大都只是街边小店做的零散买卖,如果能够抢先“登陆”,做粽子一定会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只是她把这一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家人 、朋友的一致反对:“做粽子怎么可能比在酒店的工作强嘛?”可这一状况,恰恰让彭小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能看到的商机早已有人抢在前面,多数 人不看好的地方反而可能是一片新天地!为了争取家人的支持,她把市场调查的大量数据摆了出来,成功说服了丈夫,用房子抵押贷款15万,开启了创业之路。
从外行变成粽子行家
对于做粽子的香桥公司而言,半途加入的彭小琳连粽子都不会包,只能由合伙人承担下了生产方面的工作,她则负责相对轻松的经营工作。
可这种“清闲”日子并不长,2011 年,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她的合伙人也撤了,公司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彭小琳肩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困境,彭小琳却在困境中找到了机遇,把公司带出泥潭。
改变得从自身做起,她把材料拿回家里“钻研”,很快学会了包粽子。
此后,她还连续一段时间,每天尝试放不同比例的材料 、佐料,调试粽子的口味,找出她认为最符合大众口味的一款。
然后她又在原材料上下功夫,全部挑选最好的原材料,为了确保质量,她甚至深入到粽叶的产地进行挑选。产品质量提高了,她又开始亲自跑订单,因为对产品有信心,每次她都先把粽子送给客户试吃,满意再下单。公司领导亲历亲为,员工们也有了干劲,订单量与日俱增。
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公司的生产工艺老套,生产效率太低,无法满足预订数量的需求。为此,彭小琳到外地的生产基地考察学习,回来后立刻订制了两口大锅,如今一锅就能出炉几千个粽子,日产量达到3万个左右。但即便是这样,香桥粽仍供不应求,记者采访当天,彭小琳的老客户一打来电话就得先问,还有没有可以订!
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经过几年的发展,香桥粽在柳州已经是小有名气,大批的订单可谓是 主动送上门来,经营几乎不用发愁。
但彭小琳知道,食品公司要保持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卫生常抓不懈,必须摆在第一位。由于公司的员工大多是带孩子的母亲,她们吃得苦,但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为了提升公司的团队能力,她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大家的食品安全意识,做好每一个细节。同时,她还为公司开辟了小米粽 、玉米粽等多个品种,并为产品申请专利。
彭小琳说,为了争取到更好的原材料,她和朋友一起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建立了生产基地。但公司发展到这一步,不能只顾着经营,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她会带头支持爱心活动,还会提供材料给学校,让学生们在学包粽子的同时,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记者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