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在万达“柳州骄傲”大型公益真人秀总决赛上,一对年轻音乐人以特别的组合形式和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表演,赢得了评委的好评和现场观众阵阵热烈掌声,最终夺得大赛“最佳表现奖”。没有人知道,这支配合默契组合仅仅才组建了2个多月,而他们在台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也几乎都是即兴而为,拿到排名第五的成绩,两人表示:够本了。
成为“柳州骄傲”
凡尘组合这个名字,是从两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这对男声搭档,主唱覃可凡,以吉他弹唱为主,和声李诚,配合各种打击乐及声效。在电视台演播厅的舞台上,两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覃可凡弹唱声线柔和,富于韵律,李诚则不断地掏出陶笛、蛙声筒、泛音钵、巫独鼓等各种小打“神器”,制造出一个个奇特声效,仿佛巫师布道一般营造出神秘氛围。他俩改编的是一首《外面的世界》,把经典老歌唱出了十足的新意,令人享受。
李诚说,以前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类大型的选秀比赛,此次参赛也是被朋友硬拉进来的,没想到一路开挂,海选、复赛均是以全票通过,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闯进了决赛。两位“草根”第一次站在灯光华丽的舞台上,一开始都有点手足无措,“和我们平时表演的酒吧舞台完全是两回事,压力不小!”
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唱出自信,绽放光芒,赢得了掌声和敬意,成为“柳州骄傲”。
桥底的音乐舞台
其实,街头巷尾和酒吧才是凡尘组合的最佳舞台,只有在最接地气的那些地方,他们的状态才放得最开,音乐才最自由。
周六的早上,记者应凡尘之邀来到他们长期“战斗”的阵地——柳州市三桥西底,靠近江面的桥墩旁。李诚从他的钓鱼包里掏出了各种声效神器,摆满一地,他戏称为摆地摊。覃可凡则从琴箱里拿出他的“老枪”——一把伤痕累累的吉他,而他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则是他的歌喉。
摆好“地摊”,两人就“开工”起来,顿时,桥拱下回荡起悠扬的乐声,一直飘到江面上……
李诚说,他们两人就是在这里认识的,然后因为志趣相投就经常合作,在这里已经玩了两年多的时间了,桥拱下面有特殊的回声和共鸣效果,让音乐变得很好听,而且这里人流量小,相对安静,能够自由自在地玩音乐不会扰民,所以他们特别喜欢来这里玩。和那些闹市街头卖唱的歌手不一样的是,他们不为挣钱,仅仅只是为了享受音乐的乐趣。
“一次一个老板拿着一张一百块钱来点歌,我告诉他说,如果你喜欢我们的音乐,就请在旁边静静地听好了,只要我们会的,都乐意为你奉献。”覃可凡说,他们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做卖唱的艺人,他们对音乐是出于内心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们也有了不少的“粉丝”,知道他们在那里演出,便过来欣赏。
凡:弹吉他的厨师
覃可凡是柳城人,目前在柳州一家狗肉店做厨师,利用业余时间玩音乐。可凡家在大埔镇雷碑村,这个村当地人称作吉他村,因为村里很多年轻人都爱玩吉他,经常凑在一起搞弹唱。可凡就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吉他,因为勤学苦练,练就了一手的好本事。后来他所在的修车行老板送了他一把吉他,让他生命中有了一把武器。
2006年可凡跟朋友来柳州“找生活”,因为不会做什么,就到餐馆里打工,做学徒,从打杂、杀鸡、切菜开始,一个月工钱两三百块。工作之余,吉他就是他派遣寂寞的最好朋友。晚上弹琴怕吵着别人,他便背着琴来到住所附近的三桥底独自弹唱,直到深夜。后来因为餐馆经营不善,为了谋生,可凡去做过磨砂工、泥水匠、电焊工等等,曾经有一段时间几乎完全与音乐断绝了关系。直到2012年在三桥底遇到李诚,才重新燃起了内心的音乐之火。
可凡的音乐完全靠自学,在柳州打工的时候,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琴行看人弹琴,在一旁偷师,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最终练就了一身的好本事。在酒吧里,客人唱任何调他都可以即兴伴奏。
然而,这些都还不是可凡最厉害的功夫,他最厉害的还是厨艺,烤鹅、烤鸭、做生鱼片都是他最拿手的。尤其是他的刀工了得,切生鱼片堪称一绝,别人一条鱼可切出4盘鱼肉,他可以切出8盘,而且刀法极快,有时摆盘师傅都跟不上他的速度。工友戏称他为“刀王”。
可凡很享受这种双重身份的感觉,白天混厨房,晚上玩音乐,两样都有滋有味,互不影响。他认为,不论玩音乐还是做任何事情,只要专心努力去做,不用太在乎结果,也不必总去跟人比拼什么,学会享受过程,这样才会找到内心的快乐。
尘:玩声音的园艺师
凡尘组合的名字是李诚取的,他把自己的诚字改成了尘字,说这样更加接地气。“凡尘,可以理解为平凡的尘埃,把两个字拆开,就是几点小土,我们就是这个城市里的平凡人,放到宇宙中看就仿佛尘埃一样渺小。但是凡尘也有凡尘的快乐。”
李诚是一名园艺师,在柳州市奇石博览园工作,平时负责园林的保洁和维护工作。2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柳州马鹿山脚下的奇石博览园,李诚正在跟几位工人一道修剪园区的灌木,清理枯枝败叶。许多工友都不知道这位年轻小伙子有着非同常人的本事,还刚刚参加完电视台的节目录制。
和可凡一样,李诚也是自学成才,他至今甚至连五线谱都看不懂。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城市园林与花卉专业,跟音乐没有任何关系。
小时候李诚惟一接触过的乐器就是三角铁,那是在幼儿园表演《小白帆》的时候帮别的小朋友伴奏。而对音乐真正“来电”是从1998年开始,当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电影里的爱尔兰哨笛和苏格兰风笛让他着了迷,第二天立刻到文具店买了一根玩具塑料笛,凭着脑子里的记忆,硬是把那些音符吹了出来。
上了大学之后,进入团委文艺部,李诚开始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他对吹奏乐和打击乐尤其着迷,经常从网上淘来各种吹奏乐器,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音色,还找来PVC管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如今,他的家里摆满各种奇奇怪怪的乐器,不下百种之多,连衣柜都被他清出来装满乐器,让老妈直感到头疼。但是李诚却乐此不疲,他说,生命中要是没有这些东西,那该是多么的无聊啊。
“我在台上就是负责搞鬼搞怪的那种,专门制造各种特殊的音响,配和声。”其实李诚唱歌也很不错,他甚至两次夺得柳州园林系统歌唱大赛的冠军,但是在舞台上他更愿意当绿叶,给别人做配合。在他看来,舞台上不仅要有主角,还要有在关键时刻能够制造精彩、画龙点睛的角色,这样的舞台效果才会更加丰富、立体,“平凡之人,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便会快乐。”(今报记者 韦巍 文/图)